價格見底企業接單量回升
2014年兩會以后,國務院召開了多次常務會議,大多以改革為主,包括簡政放權、釋放民間投資潛力等,并首批推出了80個面向民間投資的鐵路、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重大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工程,油氣管網及儲氣設施、現代煤化工和石化產業基地等方面的示范項目;同時加快鐵路尤其是中西部鐵路建設,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第一季度經濟形勢“開局平穩、總體良好”,重點領域的改革取得了新進展,為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進入3月~4月份,鋼管市場雖然沒有出現預期的火熱景象,但是城市基礎設施的更新改造、新城鎮化建設必將直接帶動城市管網建設的迅速發展,拉動鋼管的需求。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在2014年博鰲亞洲論壇上就中國5萬千米的天然氣管網與美國數十萬千米相比,今后仍須加大對天然氣管網的建設力度的表態,更成為支撐鋼管市場平穩向好運行的動力和活力。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兼副會長劉振江3月份表示,今年第一季度可能是鋼鐵行業進入新世紀以來效益最差的一個季度。這個信號給企業的感覺是現在才開始真正進入“冬天”。3月末國內鋼材綜合價格指數(CSPI)為94.83點,在去年3月末同比價格下跌11.66%的基礎上,又同比下跌11.28%;環比下降1.63點,降幅為1.69%,連續第7個月下跌。鋼管的價格也在3月中旬下跌了50元/噸~80元/噸,常規尺寸(ф38mm~ф219mm)無縫管價格跌至4600元/噸~4200元/噸,焊管價格(ф21.25mm~ф219mm)跌至3700元/噸~3600元/噸,ф48mm腳手架管市場價格跌至3500元/噸以下。業內人士表示,鋼管價格跌回了20年前,應該是市場價格見底的信號。
進入4月份以來,鋼材價格緩慢回升,4月中下旬CSPI指數為96.39點,比3月末上漲了1.56點;市場鋼坯上漲了100元/噸~200元/噸。鋼管價格也隨之小幅反彈,回升了50元/噸~100元/噸。主要鋼管企業接單量有較大幅度的上升,如近期包鋼簽訂了1萬噸液壓支架無縫鋼管;河北宏潤重工首季新簽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合同近3億元,超過去年全年的鋼管銷售額;常寶鋼管目前在手訂單5.5萬噸左右,鍋爐管在手訂單3.1萬多噸;珠江鋼管日前中標5.5萬噸焊接鋼管,目前手握焊管訂單累積總量達36.9萬噸。
合理去產量市場有待整頓
鋼管行業專家彭在美教授認為,鋼管產能過剩是行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但不能把一切問題都歸咎與產能過剩。產能過剩不一定經濟效益低下,經濟效益低下的根源也不一定是產能過剩造成的。化解鋼管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出路在于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關鍵在于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而要提高鋼管行業的集中度,關鍵在于突破體制機制的障礙。
由來自北京、天津、河北、山東的5家環保組織聯合撰寫的《華北煤問題首輪調研報告》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不壓縮‘產量’,而只壓縮‘產能’,華北的霧霾治理,就可能陷入數字游戲。河北2013年鋼鐵產能就已達2.86億噸,而同年鋼鐵產量為1.9億噸。河北提出壓縮6000萬噸鋼鐵產能,到2017年把產能控制在2.2億噸左右。然而,2.2億噸產能仍可生產出1.9億噸鋼鐵甚至更多,那么,京、津、冀的空氣和現在相比,不會有什么兩樣。”
借用這一概念,鋼管行業人士認為,嚴格控制鋼管產量,是維護鋼管行業平穩向好發展的有效措施。建議鋼管行業龍頭企業,建立類似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機構,整頓鋼管市場秩序,維護鋼管行業利益,推動鋼管產銷業態的提升,促進鋼管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