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對新華財經表示,“隨著年內剩余債務限額下達和第二批專項債項目申報陸續落地,下半年新增專項債發行有望邊際提速,并在三季度基本發完,后續政策將側重支持專項債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提升資金使用效益。”
6月份地方債發行逾8300億元 近四成地區專項債占比超過50%
據新華財經統計,截至6月30日, 全國36個省區市中有26個省區市當月有發行地方債,規模共計8302.28億元,其中一般債發行3339.76億元,專項債發行4962.52億元 ,當月專項債發行平均占比為59.77%。
按品種劃分,6月份,14個地區發行的專項債占比超過50%。其中,深圳、江蘇和廣西三地6月全部發行的是專項債,而寧夏只發行了一期一般債券。
按區域劃分,6月北京、湖南和福建三地發行規模居前,分別發行769.82億元、754.61億元和666.71億元地方債,深圳、天津和寧夏分別發行了45.89億元、37億元和22.76億元地方債。黑龍江、上海、云南、西藏、陜西和甘肅當月未發行地方債。
疊加當月到期償還等情況,6月全國地方債凈融資2385.31億元,其中北京、福建和浙江凈融資額分別為650.17億元、553.14億元和465.53億元;天津、廣東和貴州當月凈融資額為-346.53億元、-248.21億元和-20.71億元。
據新華財經統計,截至6月30日,36個省區市加上建設兵團共發行地方債43681.05億元,同比減少8820.52億元;今年上半年各地到期(提前)償還16334.97億元,同比增加6636.23億元。從地區來看,廣東、山東和江蘇三省發行居前,上半年分別發行3760億元、2769億元和2649億元,數據顯示西藏1-6月未發行債券。
再從各地區1-6月發行的專項債占地方債總額的比例來看, 深圳、廈門和寧波三個計劃單列市的專項債發行占比最高,其中深圳上半年全部發行的是專項債,廈門為91%、寧波為86%。全國36個省區市加上建設兵團,有13個地區在上半年的專項債發行占比超過70%,低于50%的地區則有7個。
新華財經另對地方債存量情況進行梳理,截至6月30日,全國36個省區市加上建設兵團的地方債余額共計37.64萬億元,其中專項債占比為60.65%。廣東省以2.6325萬億的規模居全國第一,江蘇和山東分居第二和第三。數據顯示,地方債余額超過1萬億以上的有18個地區,占75.35%。
據財政部6月28日最新披露,2023年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為421,674.3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165,489.22億元,專項債務限額256,185.08億元。
截至5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375,579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準的限額之內。其中,一般債務149,103億元,專項債務226,476億元;政府債券373,956億元,非政府債券形式存量政府債務1,623億元。截至5月末,地方債券剩余平均年限8.8年,其中一般債券6.3年,專項債券10.4年;平均利率3.36%,其中一般債券3.35%,專項債券3.36%。
年內剩余地方債額度陸續下達 三季度將加快發行進度穩經濟
回顧上半年地方債的發行情況,華創固收在研報中指出,“地方債上半年發行體現為“第一季度發力、第二季度放緩”的前置特征,這一特征與靠前發力的政策導向吻合,也與新增地方債限額在2022年11月就已經提前下達有關。
行至半年關,隨著財政部此前將全年新增債務限額下達至各省份,近期包括浙江、四川、河北等十多個省份已經有陸續調整預算,將額度進一步分配給市縣,這有利于后續地方加快發債。多省表態加快債券發行使用,以穩投資穩經濟。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新增地方債額度下達與債券發行之間有一定時滯。地方在獲得新增額度后,需要進行項目匹配、預算調整方案編寫、人大批準等流程后方可發債,過程中可能會有1-2個月的時滯。此外,從預算調整到此后發行首筆地方債之間亦有時滯。以2022年為例,廣東已經是這套流程耗時較短的省份,但從額度下達到預算調整后發行首批地方債,亦經歷了近一個半月。
從部分省市公開披露的預算調整方案報告來看,浙江今年新增債務限額為2940億元;四川和河北這一數字分別為2575億元和2393億元;江西、湖南、陜西、北京分別為1818億元、1730億元、1185億元、1117億元,均超千億。遼寧和青海今年新增債務限額為464億元和213億元。
不難發現,各地獲得的新增舉債規模有明顯差異。浙江、四川、河北等經濟大省財政實力強,債務風險相對低,在有符合發債條件的項目需求支撐下,獲得的額度較大。
此前財政部也曾公開表示,新增限額分配應當體現正向激勵原則,財政實力強、舉債空間大、債務風險低、債務管理績效好的地區多安排,財政實力弱、舉債空間小、債務風險高、債務管理績效差的地區少安排或不安排。
展望后續,華創固收預計,根據地方財政赤字和地方專項債額度計算,2023年全年地方債凈發行額度約為4.52萬億元,而1-6月地方債凈發行量達2.73萬億元,發行進度已經過半。不過,今年第二批新增地方債發行額度下達時間較晚,導致二季度地方債發行節奏有所放緩。考慮到三季度地方債到期較為集中,到期量將達1.6萬億,因此地方債發行三季度也有望加速。
中信固收也表示,為了穩定宏觀經濟,政府投資力度不減,財政政策積極發力。截至6月28日,已經有多個省區市公布了2023年7月或三季度的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計劃。從公開數據的統計結果來看,7月地方債發行將至少達到4800億元,考慮到仍有許多地方政府未公布發行計劃,預計最終地方債發行額可能達到7000億元,而7月地方債到期規模為3956億元,因此凈融資規模可能為3000億元。
多位專家對新華財經表示,預計今年3.8萬億元新增專項債將基本在前三季度完成發行,資金將盡快投向市政、產業園、交通、棚戶區改造、社會事業等重大工程項目中,形成實物工作量,充分發揮專項債穩經濟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