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5日-27日,來自國內一百五十多家鋼廠和煤焦企業、三百余家流通企業及相關機構、媒體等五百多名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
會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王曉齊作了題為《鋼鐵行業運行情況及近期走勢看法》的報告。
一、2013年我國鋼鐵產量居高不下,鋼鐵出口平穩增長,鋼材市場庫存處于低位,鋼鐵企業主業連續虧損
2013年1-9月我國粗鋼日均產量215.16萬噸,比去年同期上漲了8%,其中,7月份和8月份中國的粗鋼產量占全球鋼產量的比例真正的突破了50%,占世界粗鋼產量的一半以上。
2013年1-9月份我國鋼材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增加606萬噸,增長20%。鋼材進口量1048萬噸,其中85%是三資企業進口,可以說中國鋼鐵工業已經可以滿足國民經濟發展所需要的任何檔次的鋼材。
國內市場鋼材庫存量的變化規律性很強,每年的三月份左右為全年庫存量的最高,其后逐漸去庫存,到10月份有所回升,然后再度下降。在11月-12月庫存量達到全年的最低水平之后開始增加。今年國內市場鋼材庫存也是這樣的變化,但與往年同期相比,今年國內市場鋼材庫存處于低水平。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王曉齊作題為《鋼鐵行業運行情況及近期走勢看法》的報告
2013年1-9月份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實現利潤112.8億元,預計全年可以實現200億元的利潤。仔細分析,1-9月份鋼鐵企業實現的利潤中很大一部分來自投資收益,前三季度鋼鐵主業都是虧損的,國內鋼鐵企業已經連續八個季度主業虧損。
二、我國鋼鐵業的發展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鐵礦石、煉焦煤價格上漲影響鋼鐵行業效益。由于生鐵、粗鋼產量快速增長,導致鐵礦石進口量大幅增長,由2000年的7000萬噸增加至2012年74350萬噸;相應地導致了鐵礦石進口依存度由34.46%激增至68.21%。盡管去年和今年鐵礦石和煉焦煤進口價格有所下降,但仍處于歷史高位,然而國內鋼材市場價格處于較低水平,鋼鐵企業盈利能力下降。
我國粗鋼消費邁入峰值平臺區。我國每萬元GDP的鋼材消費強度持續下降,2012年每萬元GDP粗鋼消費量在130公斤左右。我國GDP增長率與鋼材消費量增幅的彈性系數平均為0.7,剔除國家出臺強刺激政策的年份為0.5,即GDP增長1%,帶動鋼材消費增長0.5%。目前國家穩增長的政策措施,我國經濟增長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帶動鋼材消費量的增長。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進一步優化,我國鋼材消費量將進入峰值平臺區,峰值區間在7-8.5億噸之間,國內消費趨勢不是以前的持續增長,而是在可能的高峰值以內波動。
環境已經成為將制約我國鋼鐵工業發展的瓶頸。我國鋼鐵業的發展,對環境造成不良后果是明顯的。以鋼鐵工業用水量來看,盡管我國鋼鐵工業噸鋼耗水量從10年前的25噸水/噸鋼降至目前的3噸水/噸鋼,但我國鋼產量增加了4-5倍,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是很大的。目前國內一些地區的環境自我凈化能力已達到極限,當排放量再有所增長,環境已再無能力進行自身凈化。目前國家的保護環境措施都是懲罰性的,經濟手段不多,如果將來統一對企業排放進行收費,大幅提高環境成本,一些鋼鐵企業將會輸在環保上,所以鋼鐵企業要格外注重環境保護。
三、對2014年鋼市的看法
王曉齊副會長認為,2014年我國鋼材市場的外部環境要好于今年;全年鋼材市場價格總體與今年持平或略有下降。主要原燃料中,鐵礦石價格還會往下跌,預計2014年我國鐵礦石進口價格的中位數在120美元/噸;煤炭進口價格將較2013年略有下降,但深跌的空間有限。
四、鋼鐵企業應關注的五個問題
一是企業管理的問題。國營鋼鐵企業管理粗放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民營鋼鐵企業的管理水準與研發投入需要增強;對下游用戶的個性化服務需要提升。二是環境問題。目前鋼鐵企業環保問題越來越突出,大城市對鋼鐵企業投資已經不歡迎了,就是因為環境問題。三是電子商務。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與法律法規的健全,電子商務是發展的趨勢。四是品牌建設。鋼鐵企業要樹立起以用戶為導向的品牌建設意識。五是重視期貨市場。期貨市場所具有保值、避險的功能,希望鋼企認真學習期貨方面的知識。
對于國家環保治理措施的執行力度。王曉齊副會長表示,目前環境問題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國家將采取多管齊下的措施,依靠市場并輔以行政手段。如,將環境保護與各級政府問責制度掛鉤;環境污染治理不到位企業將得不到銀行貸款;沒有被列入符合規范條件企業名單的鋼鐵企業,不會被資本市場所認可。總之,國家對環境治理的政策與措施已明顯加強,實施效果將是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