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民間投資結構持續優化,一些領域民間投資顯現了不少亮點。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除房地產開發以外的民間投資同比增長9.4%,增速比全部投資高5.6個百分點;制造業民間投資增長8.4%,比制造業整體投資高出2.4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增長15.6%,比基礎設施整體投資高出8.4個百分點。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述民間投資增速均快于整體投資增速,反映出民間投資信心和投資動力整體較強。
國家發改委固定資產投資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韓志峰也表示,當前民間投資還面臨幾方面問題,從準入門檻看,有些民營企業參與投資意愿較強的項目,還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門檻限制。從要素獲取看,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仍然存在,有的民間投資項目還受到用地、用能等關鍵要素制約。
為進一步鼓勵民間投資積極參與,近期,多地紛紛出臺激勵民間投資的舉措,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消除“玻璃門”“旋轉門”“卷簾門”等隱性壁壘。
例如,8月1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山西省優化市場準入激活民間投資的具體措施》提出,優化市場準入準營,激發社會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活力;8月28日,浙江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介紹《浙江省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共5個方面32條措施。《若干措施》推出了“3個70%”的要素保障機制,包括浙江省“4+1”專項基金投向民間投資項目比重不低于70%等;此外,明確除法律法規和國家另有規定外,不得額外對民間投資主體設置準入條件。
明明表示,優化市場準入機制,可以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將更好地增強民間資本的信心,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并充分釋放民間投資的活力。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放寬民間投資準入領域,加強項目推介與對接服務,可以為民間投資提供更加多樣化的優質標的,強化投資收益,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展望未來如何進一步充分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陳靂表示,一是進一步拓寬民間投資準入范圍,強化政府項目推介與對接服務功能,加強重點發展領域的投資引導,為民間投資提供更多的優質投資標的,提升投資收益率;二是加強民企融資端支持,包括在信貸方面強化銀企對接、加強普惠金融扶持,優化民企債券發行流程,探索民企通過新型金融工具融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