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為推進老舊小區提檔升級,廣州市積極正在成片連片改造老舊小區,由單個小區改造向成片連片縱深推進,由小區物理空間改造向街區社會治理轉變,立足更廣闊的視角,整體統籌、高效發揮片區存量空間、公服設施及文商旅創等資源稟賦,綜合治理,全面提質,發揮片區改造輻射帶動作用,實現人居環境、文化環境、營商環境“三提升”。花都區廣州北站東側片區正是其中之一。
現狀:擁有花都最老電影院,緊鄰未來免稅綜合體
廣州北站東側老舊小區成片連片微改造項目北至秀全大道、南至新街河、東至建設路、西至新民路,占地面積約71.4公頃。
項目北部緊鄰中旅免稅綜合體,未來將依托空鐵北站樞紐門戶定位,導入高端商業服務、城市免稅零售、T4航站樓、生態居住等業態。本次片區微改造將借力北站區域整體設計,全面提升老城區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為老城區注入新活力。
片區內有五個社區以及一條村(新華村),現狀居住8002戶,總人口22859人。片區建成度高,建筑密度較大,建筑普遍較矮,空置率較高。市政設施較為落后老舊且數量不足。停車設施總體供給不足。行政辦公用地集聚,但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圈配套設施(如醫療衛生、教育、體育、文化娛樂、社區服務等)、公共活動空間、公共綠地空間較為稀缺。
片區內路網密集、樹陰連綿,生活氣息濃厚,超90%的沿路建筑首層均為商業功能,商鋪面積約5.3萬平方米。南北貫穿其中的新中路是新華老城區最具煙火氣的馬路,擁有花都區最老派的商業步行街之一(太子步行街)、最繁華的菜市場之一(新華市場)、最早的電影院(花都1958影院)等,但由于建設年代較早,亟需進行整體品質提升。片區沿路攤販以菜市場集中區、小吃食品類、手工飾品類、專業維修類為主,產業需進一步優化提升。
小區微改造:先入戶調查居民需求,再形成設計方案
項目組聯合社區居委會,通過問卷調查、入戶訪談和深入調查等方式了解居民需求。本次老舊小區改造涉及四個社區,共126個老舊小區,據花都區住建局介紹,截至目前已收到2577戶居民改造意愿調查問卷,其中同意參與改造2439戶,同意出資用于后續管養1809戶。
根據調查,居民的主要需求集中于房屋建筑本體的基礎改造項目,以及排水、消防、鋪裝、小區入口等方面。其中,100%的居民希望重置雨污分流,超80%的居民希望修繕樓棟本體,超60%的居民希望完成三線下地。
項目組現場實地調研,小區大多數樓棟門破舊、缺乏對講系統,樓棟內燈具損壞、墻面污損、缺乏消防設施。小區內道路不平,缺乏適老化設施、無障礙設施、電梯。室外排水設施老舊、照明缺失、消火栓破損。車輛在空地、街巷停車為主,停車不規范問題較嚴重。
本次改造包括房屋本體部分的樓道修繕、外立面整治、樓棟“三線”整治、適老化設施改造、維修房屋戶外構造構件等;公共空間部分的公共“三線”整治、道路修繕、雨污分流及管道清淤、安裝維修照明設施、監控系統補點及改造等;人居環境部分,對社區空間、道路空間、公共空間、產業空間、綠地空間等內容和節點進行改造。在實施方案及設計階段,建設單位/代建單位會同設計單位將就居民意愿進一步詳細調查,充分征求意見再確定最終方案。
拆舊建新:拆除空置危房,新建鄰里中心
本次改造范圍內,有一棟處于封閉狀態的危房,計劃拆除重建場地,釋放閑置的城市空間,提升場地空間品質,注入區域運轉動力,探索微改造項目中的創新模式,形成具有廣州特色的“城市系統和諧更新”。
項目計劃活化空間,完善公共服務,連接周邊建筑公共功能。據花都區住建局介紹,根據目前最新設計方案,項目擬復建片區鄰里中心(黨員驛站),通過提振黨建 +公服,為群眾提供便利,進一步擴大敞開空間約200平方米提供給附近居民作為活動休閑場地。
產業提升:打造新中路軸線,建設“新華市場+墟市”雙核心
廣州北站東側老舊小區除了居住屬性,還有商業屬性。項目支持行政國企單位自主改造自有物業,優先公共屬性功能,增強區域活力。同時,鼓勵建筑首層“住轉商”,增加便民服務設施品類和新興商業業態。國有物業融合集中發展,建議聯合業主及社會資本實現“1+1>2”的產業提升。
項目提出,打造新中路老城記憶軸線,南北向串聯,老區舊芯縫合。依托“新中路”軸線及商業大道發展軸線打造提升的契機,推進沿街立面改造,促進片區整體提升;結合本地業態,融合當地文化,建設“新華市場+墟市”雙核心;沿新中路軸線,落實多個節點的改造,以點連線、以線成面。
在新中路福寧社區段,項目將重點設計新華街市的入口空間和交通節點空間。路口增設人行過街設施,局部抬高路口地面空間,整理沿街建筑立面;另外,改造新華市場牌坊,修復損壞的部分,增設有特色的建筑構件。在新中路豐盛社區段、新民社區段、華南社區段,項目將提升道路兩側建筑立面,增設臨時攤位外擺區和非機動車道,增設城市家具和人行休憩空間等景觀設施。
“北站片區”將引入繽紛“集社”的理念,進行空間流線的設計、立面風貌和景觀環境的提升,包括嬰兒島改造、1958影院有機更新、紅磚坊周邊環境提升等多個內容。改造后,新華市場和新華墟市的室內空間將往室外和住宅底商延伸,形成“泛集市”的商業空間。因此打造出有氛圍活躍的泛市場,拓展戶外的經營面積,增加社區的營收,街區內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和有活力。
長效管養:黨群共建,持續發展
以黨群共建助力片區管養,從“改造街區管理、老舊小區管理、活力氛圍打造”三方面展開,探索創新片區全域服務、專業物業管理、業主自行管理等多元融合的片區物業管養模式;以社區治理帶動街區有機更新,對街區保護與居住環境優化的同時,挖掘街區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地域特色,實現產業升級;以“城市運營”視角維續長效治理,構建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眾參與的城市更新模式,騰退公房空間,完善配套功能,統籌整合資源,凝聚發展合力,高質量打造具有花都特色、能自我造血、可持續發展的亮點示范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