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城運動”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被視為拉動國內經濟增長的核心驅動力,然而經濟結構轉型序幕拉開,高投入高負債的發展模式受到挑戰。新一屆政府主動承受經濟增速回落的陣痛,以換取產業結構的轉型,以及化解地方政府高負債經營的風險,這必然會導致房地產增速下降。上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4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和房地產投資增速數據全線下滑,產業鏈終端需求受到打壓,負面情緒快速擴散,最終使得煤焦鋼期貨陷入“黑色星期五”的慘況之中。當天,焦炭1409合約以跌停收盤,螺紋鋼1410合約創上市以來新低,焦煤1409合約期價盤中也幾度跌停。
鬼城不斷增多,樓市隱患浮現
依賴高投入高負債的發展模式雖能讓地方經濟在短期內實現高度繁榮的景象,但經濟增長陷入瓶頸以后,地方支柱產業青黃不接,會令國內經濟面臨硬著陸的風險。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在過去五年竣工的房地產項目的空置率為15%,大約有1020萬套空房。如果繼續維持過度投資和高負債發展模式,那么未來中國三四線城市會有更多的鬼城出現。
就眼下而言,無論是經濟模式轉變,還是樓市自身調整,都需要放緩房地產投資增速。今年1-4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較1-3月回落0.3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下滑是拖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的主要力量。今年前4個月,房地產銷售面積增速大幅回落,4月單月,增速下降到-14%的歷史低點附近。盡管政府已出臺對鐵路、保障性住房等投資的微刺激政策,來對沖樓市降溫的負面影響,但其作用尚未顯現。且政策側重面非逆周期對沖,而是稍減緩經濟硬著陸的傷害。這對于煤焦鋼需求而言,減量空間依然大于政策微刺激帶來的增量。
季節淡季疊加樓市弱周期,鋼市面臨雙重考驗
當下國內樓市處于弱周期,待終端需求轉入季節性淡季,鋼材需求將面臨雙重考驗。雖說鋼企的粗鋼產量依然保持增長,但并不代表鋼價和需求同步上漲。鋼材產能快速釋放后,鋼市供大于求的局面將進一步加劇。據統計,在4月我國粗鋼日均產量創出歷史新高后,5月上旬再接再厲,重點企業粗鋼日均產量第四旬出現增加,增幅為1.6%。截至5月上旬末,重點企業鋼材庫存為1429.8萬噸,雖較上一旬減少0.3%,但依舊較年初增加17.8%。
基于上述情況,建筑鋼材龍頭企業——沙鋼在下調5月上旬的出廠價后,進一步下調了5月中旬的出廠價,其中將螺紋鋼下調50元/噸,高線和盤螺下調60元/噸。板材龍頭企業——寶鋼也大幅下調6月主要鋼材產品的出廠價,其中對熱軋下調80元/噸,對酸洗、熱鍍鋅等產品也下調了100元/噸左右。鋼企主動降低產成品價格,不僅意味著企業對鋼市前景心存悲觀,也會導致自身微盈利的局面轉瞬即逝,同時對煤焦企業來說,未來原料提價獲準的希望也將更加渺茫。
煤焦企業虧損連連,限產已難自救
隨著鋼市預期重新轉弱,鋼廠盈利萎縮及資金緊張因素將促使其再度施壓煤焦等原料供應企業,要求其降低煤焦出廠價或接受“鋼材換煤焦”的抵押結算方式。雖說今年以來焦化廠和煤礦企業主動限產,降低開工率,來提升自己的議價能力,但卻無法脫身于整個產業鏈需求轉弱所形成的降價潮中。據了解,今年4月全國焦炭產量為3846萬噸,同比下降3.2%;前4個月全國焦炭產量為15255萬噸,同比下降1.1%。盡管5月國內多數焦化廠的開工率仍處于歷史低位,且各地煤礦也有普遍減產現象,但在鋼企原料高庫存的背景下,短期補庫可能性不大。換言之,未來煤焦企業在與鋼企的議價博弈中仍會處于不利地位,限產舉措也難以改善企業持續虧損的局面。去年煤炭業33家上市公司凈利潤大幅下滑了27%,而今年一季度以來,經營狀況進一步惡化。其中,大型煤炭企業虧損面高達44.4%,比2013年擴大了13%。預計未來煤焦市場較難擺脫弱勢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