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預計中國實際國民生產總值(GDP)在2023年將增長5.4%,2024年將增長4.6%,相比10月IMF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中的預測,此次發布的預測值均上調了0.4個百分點。IMF表示,中國繼續在世貿組織的各項倡議中發揮關鍵作用,其為恢復爭端解決機制的良好運作所做的努力是值得歡迎的。中國在支持低收入和脆弱國家債務重組方面發揮的作用也同樣受到歡迎。
根據IMF官網發布的消息,10月26日至11月7日,IMF赴中國代表團團長索納莉·賈恩·錢德拉率領團隊訪問了中國,并與中方開展了2023年第四條磋商(即“中國經濟年度評估”)的討論。IMF第一副總裁吉塔·戈皮納特 在訪問結束時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經濟有望實現政府2023年的增長目標,反映出新冠疫情后的強勁復蘇。IMF上調2023年和2024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的原因是第三季度的增長表現強于預期以及最近發布的一系列政策。
IMF認為,中國政府已采取多項受歡迎的措施來支持房地產市場,但為了加快復蘇并降低轉型過程中的經濟成本,還需要采取更多行動。全面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應包括:加快不可持續經營的房地產開發商的退出;消除房價調整的障礙;提供更多中央政府資金以促進住房完工;以及幫助可持續經營的開發商修復資產負債表,適應規模縮小的房地產市場。
同時,中央政府應開展協調的財政框架改革和資產負債表重組,以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壓力,包括彌合地方政府財政缺口和控制債務流量,以及制定全面的重組戰略,以降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債務水平。
IMF指出,在房地產行業進行必要調整、開展結構性改革以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背景下,中國需要出臺支持性的宏觀經濟政策來提振經濟活動。將財政支出轉向家庭,通過降息進一步放松政策,這些措施都將支持增長和投資。提高匯率靈活性將有助于吸收外部沖擊并加強貨幣政策傳導。
此外,人口老齡化、投資回報下降和地緣經濟割裂等不利因素可能會抑制中期增長前景,因此,旨在提高生產率、支持再平衡和實現脫碳的全面市場化結構性改革將有助于支持新的增長引擎并促進更加平衡、包容和綠色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