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優化產業布局。投資600億元打造“世界一流、國內領先、綠色高端”臨港精品鋼產業集群,統籌協調土地指標1.6萬畝,解決綜合能耗指標220余萬噸,調劑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2萬噸。目前,已落實煉鋼產能1040.33萬噸、焦化產能216萬噸、鎳鐵合金產能260萬噸、鑄造用生鐵產能100萬噸、鑄造產能42萬噸、熱軋管產能120萬噸,切實保障太鋼鑫海高端不銹鋼等11個重點項目的要素供應。
二是拉伸產業鏈條。加強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整體配套,增強產業集聚效應。不銹鋼方面,形成鎳鐵合金—不銹鋼—不銹鋼深加工產業鏈;優特鋼方面,形成煉鋼—薄板產業鏈;鑄造方面,形成鑄造鐵水—鑄造管件產業鏈;焦化方面,形成焦化—煉鋼產業鏈,“四鏈并進”格局初步構建。1—10月,基地累計完成產值660.9億元,同比增長52.2%;全年產值有望突破850億元,千億級產業集群雛形初顯。
三是強化科技賦能。堅持高端化打造創新平臺,創建國家級智能工廠1家、省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1家、省級綠色工廠1家。依托華云大數據,加快推進5G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鋼鐵制造產業與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技術深度融合。目前,基地在建項目全部采用智慧化數字研發平臺,企業關鍵設備聯網率100%,自動化率超80%,生產成本降低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