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28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開發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江蘇銀行、青海省農信聯社介紹各銀行機構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務實舉措。
推動產業創新 發力科技金融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把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等領域,大力支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開發銀行首席業務官、業務發展部總經理劉培勇表示,開發銀行著力推動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助力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建設,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新質生產力發展。在網絡基礎設施方面,支持5G網絡和固定寬帶網絡建設,助力工業互聯網建設。在算力基礎設施方面,支持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節點等“東數西算”工程項目和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設。在科學研究設施方面,支持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西安科學園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和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
“為做好科技金融的大文章,我行將科技金融列為服務實體經濟的主線方向。”招商銀行公司金融總部總裁侯偉榮表示,招行以“國家所想、企業所需、招行所能”為發展基礎,以實現“千戶示范、萬戶成長、十萬培育”為發展目標,以“陪伴科技企業成長每一步”為核心主張,統籌規劃了招行科技金融的發展路徑。
記者了解到,招行在科技金融領域已深耕十多年。截至目前,招行服務的科技企業客戶超13萬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服務覆蓋率達60%、近三年IPO科技企業的服務覆蓋率達88.4%、科創板和北交所上市企業服務覆蓋率分別為93.6%和78.1%,科技企業一般性貸款余額突破4200億元。
搶抓“雙碳”機遇 布局綠色金融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把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綠色發展等領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高地。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
劉培勇表示,在綠色金融領域,開發銀行堅持以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為重點,持續支持能源、交通運輸、城鄉建設、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綠色低碳發展。在能源體系綠色低碳轉型方面,不斷加大對清潔能源產業的支持力度,助力光伏產業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深度結合,重點支持以沙漠、戈壁、荒漠為重點的綠色低碳能源基地項目建設。在低碳交通運輸體系方面,重點支持鐵路、公路、水運、民航、物流等領域新建項目和存量升級改造。
工商銀行信貸與投資管理部主要負責人李奪表示,工行大力推動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綠色貸款余額穩居同業首位,今年工行的明晟(MSCI)ESG評級提升至AA級,是境內首家達到該評級的上市銀行。
“我們堅持前瞻布局,有序推動金融服務綠色轉型。”李奪表示,在投融資方面,工行大力支持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節能環保等領域,將企業技術、環保、能耗等指標嵌入客戶及項目選擇標準,從考核、授權、定價、規模、資本等方面,配套差異化政策。
此外,工行持續加強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實現全產品、全鏈條支持綠色發展。境外累計發行綠色金融債券199億美元,境內累計發行800億元人民幣綠色金融債券,綠色投融資各項主要指標均保持市場領先,并取得多個“首發”“首批”創新成果。
立足支農支小 深耕普惠金融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把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中小微企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普惠小微的支持力度,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
江蘇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羅鋒表示,該行深入踐行普惠金融理念,持續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和水平,推動小微金融增量、擴面、提質、降本。截至目前,該行小微企業貸款超6200億元,列城商行首位,普惠小微貸款近1700億元,居城商行前列。
“我行集聚‘好資源’,提升金融覆蓋面。”羅鋒表示,江蘇銀行聚焦產業鏈條,圍繞江蘇?。?650"產業發展方向,打造"兩強一新"產業鏈服務體系。聚焦園區商會,首創"園融智慧""行行出狀元"數字服務,接入省級以上園區12個,入駐商會協會31家,服務小微企業超2萬戶。聚焦微型客群,推廣"蘇易融"平臺,創新"微e融"產品,重點服務融資需求100萬元以下的微型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服務企業超6萬戶,信用類貸款占比超80%。
此外,江蘇銀行進一步創新"好服務",提升供給適配性;落實"好政策",提升企業獲得感。今年以來,該行投放紓困專項貸款44.3億元,為企業節約成本4400萬元;新發放普惠小微貸款利率持續下降;今年為超10萬家企業減免支付手續費1500萬元。
青海省農信聯社黨委委員、副主任桑任庚表示,青海農信系統堅持立足縣域、走特色化經營道路,深耕主責主業、強化支農支小的力度。
一是構建了體系化的農牧區金融服務網絡,設立了358個鄉鎮網點,3028個村級惠農金融服務點,近4000個“雙基聯動”合作辦公室。二是打造了特色化的“三農”金融產品體系,創新推出“牦牛貸”“拉面貸”“三牲(活畜)貸”等產品,2023年投放涉農貸款435億元,涉農貸款余額占比達80.35%。三是全力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十四五”以來,累計投放鄉村振興領域貸款1800億元,完成“十四五”目標的60%。全力滿足脫貧人口小額信貸需求,做到應貸盡貸。四是深入推進信用體系建設,目前已評定的信用戶覆蓋率達到76%,信用村的覆蓋率達到83%,信用鄉鎮的覆蓋率是86%,信用縣的覆蓋率是64%。五是充分發揮“雙基聯動”機制的優勢。六是投入近200萬元搭建村集體的“三資”管理數字平臺,村集體經濟的資金、資產、資源實現線上化的管理。
瞄準“銀發經濟” 服務養老金融
在當前人口老齡化趨勢下,滿足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的銀發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從需求端看,銀發經濟發展正當其時、適逢其勢;從供給端看,銀發經濟蘊藏無限潛能、前景廣闊。
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工商銀行持續加強金融服務適老化改造,針對性打造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養老產業金融的產品服務體系和場景生態,豐富養老金融供給,促進健康產業、養老產業、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
招行整合多牌照資源,提供覆蓋養老金、養老服務、養老產業的“全版圖”服務。充分發揮銀行、基金、理財、壽險等多牌照優勢,打造養老金受托、賬管、資管、理財、個人賬戶、托管等綜合服務,構建覆蓋B端、C端的養老金融業務體系和產品體系,提升養老金融服務質效。截至11月末,招行受托管理企業年金、職業年金規模合計2045億元,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503萬個。
加快數字化轉型 夯實數字金融
當前,數字經濟正在逐步成為我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數字金融是以金融力量打造數字經濟閉環,推動產業數字化、促進數據要素價值轉換的重要力量。
在羅鋒看來,數字金融是更廣泛的金融服務,是原有互聯網金融+移動支付與現代數字化轉型工作結合演進而來的新概念,是運用技術和數據推動銀行自身數字化轉型,為客戶提供基于“產品-渠道-場景”創新的優質金融服務。
據介紹,江蘇銀行主要從強化戰略引領、強化客戶數字服務、強化自身數智轉型三個方面打造數字金融服務能力,未來將在三個方面重點發力。
一是數據資產價值再釋放,聚焦數據流通的對外賦能,聚焦數據安全和數據治理,提升數字協同運營能力,為政府機構、企業、個人提供更精準的金融服務。二是金融科技創新再突破,推動隱私計算、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數字員工等新興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引領業務模式變革。三是數字化產品服務再創新,一方面實現金融資源配置更精準,為薄弱產業解決金融服務難題,另一方面聚焦長尾客戶提升服務人民的金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