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指導,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主辦的“2024(第十五屆)鋼鐵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夏農表示,2023年以來,鋼鐵行業發展雖然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但在國家有關政策的引導支持下,鋼鐵企業積極努力,不斷適應市場,主動對接需求、調整品種結構、加強對標挖潛,生產經營整體保持平穩態勢。鋼鐵企業節能環保投資加大,超低排放改造進程加快,行業環保水平持續提升,綠色轉型內生動力持續增強,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學終身教授毛新平表示,當前,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的挑戰已經到來,汽車等下游行業也對生態鋼鐵材料提出了迫切需求。我國鋼鐵行業應堅定信心,立足碳中和愿景,探索實踐系統能效提升、資源循環利用、流程優化創新、冶煉工藝突破、產品迭代升級、捕集封存利用六大技術路徑,通過全行業的共同努力,通過科學的技術路徑選擇和系統方案實施,有力推動我國從鋼鐵大國邁向鋼鐵強國。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逯世澤表示,采取經濟手段減排成為世界共識,采用碳定價機制作為最重要減排措施,這也是《巴黎協定》確定的重要機制。目前,我國實施以碳排放權交易為核心的碳定價機制,正在積極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又與國際接軌的全國統一碳市場體系。
逯世澤指出,今年下半年,鋼鐵等行業將開展企業碳排放數據報送及月度存證工作。未來,全國碳市場建設將繼續扎實做好制度體系和管理體系建設,按照《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的程序要求,穩步擴大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推進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建設,豐富市場功能,激發市場活力。對于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面臨碳排放量大、工藝流程復雜、數據基礎薄弱及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等一系列挑戰。鋼鐵企業作為碳排放管理的責任主體,建議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提早熟悉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規則;二是通過一系列舉措降低碳排放;三是加強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四是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后要積極參與交易、按時足額履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