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對挖掘機主要制造企業統計,3月國內銷售各類挖掘機15188臺,同比增長9.27%,實現增速由負轉正。從更具實際意義的挖掘機開工小時數看,開源證券研報指出,3月前三周,國內流通領域市場監測挖掘機開工小時數同比提高14.65%。
挖掘機銷量與開工時長的攀升,表明基建投資進度正在加快。張德勇表示,隨著宏觀組合政策效應持續釋放見效,在經濟回升向好態勢進一步顯現的大背景下,市場預期改善,市場主體對經濟走勢信心增強,帶動了相關投資規模擴大和投資增速回升。
“預計一季度包括電力在內的基建投資增速有望達到10%左右。”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對證券時報記者說,這主要源于增發國債項目以及重大項目開工對基建項目提供了較強支撐。據統計,目前已有21個省市公布2024年重大項目清單,且下達或開工時間集中在1~2月份,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延續近兩年“適度前置”特征,將推動一季度基建投資增速穩健提升。
優化投資結構 激發新動能
3月30日,北京未來科學城機器人產業園項目正式開工建設。作為北京市2024年“3個100”重點工程之一,該項目將助力北京市打造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機器人產業發展集群。
記者梳理各地2024年重大項目清單發現,今年各地的重大項目不僅數量儲備充分,項目結構也更加優化,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科技創新及現代化產業項目在多地重大項目清單中占比過半。
“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著力點。”張德勇表示,加大對科技創新及現代化產業項目的投資力度,既能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打造具有韌性和安全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也有助于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開辟新賽道,還將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提高我國產業競爭力和創新力。
伍超明認為,聚焦投資科技創新及現代化產業項目,將為新質生產力的形成提供應用場景和平臺。科技創新項目通常具有較高的成長性和市場潛力,可以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同時,通過對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的培育,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從而促進經濟增長。
此外,針對經濟社會薄弱領域補短板的項目建設仍將保持力度。去年12月以來,國家發改委已分3批下達1萬億元增發國債項目清單,共對應1.5萬個具體項目,全部與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基礎設施建設相關,并且高度集中于水利領域。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蘇社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這些領域的項目建設,將有力恢復與改善災區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提升防范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
持續提高資金使用質效
Wind數據顯示,一季度新增專項債累計發行5773.6億元,意味著年內待發行的新增專項債與超長期特別國債額度尚有約4.3萬億元,年內政府投資可用資金較為充足。接下來,如何力爭在年內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同時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將成為各地各部門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的挑戰。
在張德勇看來,擴大有效投資,重點在于政府統籌用好包括專項債在內的各類資金,落實和完善支持政策,加快整個社會投資回暖升溫。因此,要統籌協調各類債發行節奏,盡可能平滑各段時間發行規模,以穩定社會預期,避免對市場造成重大沖擊。為后續順利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或可適當減少專項債和國債發行規模,使總的發行規模在各時間段上大體保持相對均衡。
當前,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新機遇。張德勇強調,未來擴大有效投資的關鍵抓手在于大規模設備更新方面的投資,比如推動重點行業設備更新改造、加快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領域設備更新、支持交通運輸設備和老舊農業機械更新等。這些領域發展相對成熟、市場空間大、投資風險可控,能較快起到促進消費和擴大內需的作用。
伍超明認為,大規模設備更新、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等支持有效投資的政策已經應出盡出,未來政策發力應該在加快進度以及提高資金使用質效方面下功夫。近期,人民銀行推出5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未來財政政策還可以適時推出財政貼息、稅收優惠等政策,與貨幣政策形成合力,為擴大有效投資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