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由降轉增 工業企業營收增長加快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于衛寧解讀工業企業利潤數據指出,4月份,隨著宏觀組合政策落實落細、效果持續顯現,市場需求繼續回暖,工業生產回升向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效益持續恢復。隨著市場需求持續恢復,工業生產增長加快,產品出廠價格降幅收窄,產銷銜接水平提升,共同推動企業營收改善。
統計數據顯示,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由3月份同比下降3.5%轉為增長4.0%,增速回升7.5個百分點,企業當月利潤明顯改善。1至4月份,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6%,增速比1至3月份加快0.3個百分點。從當月看,4月份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由3月份同比下降1.2%轉為增長3.3%,增速回升4.5個百分點,回升幅度較大,有力帶動企業盈利改善。
于衛寧說,裝備制造業持續發揮支撐作用。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深入推進,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疊加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效果逐步顯現,共同推動裝備制造業利潤保持較快增長。1至4月份,裝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16.3%,增速高于全部規上工業12.0個百分點,拉動規上工業利潤增長4.7個百分點,是貢獻最大的行業板塊,對規上工業利潤增長持續發揮重要支撐作用。分行業看,電子行業受智能手機、集成電路、液晶面板等產品需求釋放、產量較快增長推動,利潤大幅增長75.8%;鐵路船舶航空航天運輸設備行業受造船訂單快速增長、產品附加值提高等因素推動,利潤增長40.7%;汽車行業產銷均保持較快增長水平,利潤增長29.0%。
“以舊換新”成為工業企業“雙增”新動能
今年以來,多部門連續出臺“以舊換新”相關政策,為工業生產帶來持續利好。4月26日,商務部、財政部等7部門聯合發布《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明確了補貼范圍和標準。此次補貼新車車型覆蓋面廣,據中汽中心首席專家預計,此輪報廢換新有望為國內乘用車市場帶來100萬到200萬輛左右增量規模,約占國內乘用車市場份額 4.5%到 9.1%,其中,新能源乘用車40萬到80萬輛,燃油乘用車60萬到120萬輛。按照新車平均售價17萬元測算,這部分老舊車輛報廢更新有望帶來1700億到3400億元左右消費規模提升。
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電影局、廣電總局、國家文物局日前印發《推動文化和旅游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提出力爭到2027年,引導推動全國文化和旅游領域更新一批設施設備,保持相關投資規模持續穩定增長,全面提升服務質量,推動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包含觀光游覽設施更新、游樂設施更新、演藝設備更新、智慧文旅改造等具體行動可為相關生產企業帶來數量可觀的訂單。
工業企業成本壓力增大 上下游利潤差距明顯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指出,4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和營收都出現好轉,這與4月份工業生產保持回升的態勢是相一致的,表明經濟整體恢復的態勢在進一步明確。同時也要看到,企業成本增加的速度要更快一些。另外,工業上下游行業的利潤差距還是比較大的,這表明工業效益的恢復還不全面,要特別注意需求不足對工業企業效益進一步恢復的制約。要看到,目前工業效益的恢復還主要集中在下游行業,從上游行業的效益恢復相對滯后。下一步,要推動工業效益全面恢復,應進一步加大擴大內需的相關政策力度,進一步提振投資和消費需求。
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組首席分析師楊暢也表示,在工業企業利潤率繼續提升的同時,成本占比也在繼續回升。1至4月份,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0%,較1至3月份提高0.14個百分點;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5.34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張永軍認為,要鞏固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勢頭,重點還在擴大有效需求方面。4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長7.6%,產成品存貨同比增長3.1%,這兩個指標都比企業營業收入的同比增速要快,這個問題是下一步需要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