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會議第1610號建議的答復
王英其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支持環保A類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開展鋼鐵等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是省委、省政府著眼我省發展實際作出的一項重要決策部署,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有益探索,是全省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鋼鐵等7個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取得積極成效,已有82家企業完成創A,其中鋼鐵37家、數量全國第一。
一、堅持正向激勵。為落實省委、省政府要求,加快推進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工作,我省先后印發了《支持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的若干政策措施》《關于進一步鼓勵和支持重點行業企業環保績效創A的若干措施》,從要素保障、產業引導、金融支持、提升服務質效、培育試點示范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鼓勵和支持企業創A政策。同時針對行業特點,制定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電價倒逼政策、粗鋼產量調控政策,完善了水泥企業錯峰生產政策,出臺了垃圾發電企業創A激勵政策等,激發企業創A內生動力,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二、強化金融賦能。一是幫扶企業謀劃資金項目。通過組織培訓和入企幫扶等形式,組織專家講解政策、答疑解惑,提高企業申報項目質量。2023年共幫助企業謀劃中央大氣污染防治資金項目56個、國家試點示范項目6個,爭取資金共7.66億元。二是創新融資方式。我廳主動對接金融機構,積極開發金融產品,創新開展排污權抵質押貸款,會同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人民銀行河北分行推動轉型金融政策落實,進一步拓寬創A企業融資渠道。三是搭建企業與金融機構對接平臺。推動金融機構將創A企業列入優先支持名單,開辟綠色通道,開展點對點服務。2023年以來,會同省有關部門、金融機構3次召開政銀企對接活動,累計向創A企業授信1087億元、實際發放貸款478億元,極大緩解了企業創A資金壓力。
三、打造創A品牌。我廳為完成創A的企業制作了標有“河北省重點行業環保績效A級企業”獎牌,作為A級企業榮譽和標識,并在2023年12月22日河北省深入推進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工作會議上,王正譜省長、胡啟生副省長、生態環境部劉炳江總工以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駱鐵軍副會長為A級企業代表進行了頒發。在授予標牌的基礎上,我廳會同省有關部門,及時將符合條件的A級企業納入各類試點示范企業培育范圍,推薦申報“專精特新”、綠色工廠、高新技術、海關高級認證、知識產權優勢等,將A級企業打造成為行業的“金字招牌”。
下一步,我廳將持續強化協同聯動,細化政策引導,深化金融賦能,充分發揮A級企業示范和引導作用,著力培育發展行業新質生產力,推動我省重點行業企業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
一、抓好已有政策落實。持續加大已出臺政策推動力度,健全完善A級企業“服務直通車”和政策兌現舉報電話工作機制,堅決百分之百兌現落實。特別是圍繞推動政策措施落地落實,強化舉措,跟蹤實施,確保企業應享盡享。一是突出重點抓落實。堅持以“企業需求+困難訴求”為重點,會同省有關部門逐條細化具體化,深入企業開展指導幫扶,切實將企業關心、關注的財稅金融、項目審批等相關政策落到實處。二是加強宣貫抓落實。采取召開專題會、座談會,編印宣傳解讀手冊等形式,集中解讀政策措施,深入企業專項輔導、“面對面”講解、主動答疑解惑,讓企業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政策。三是合力推動抓落實。充分利用月調度機制,對政策措施執行情況進行全方面分析評估,對政策落實中出現的難點、堵點問題,跟蹤督導、實化細化,確保各項激勵措施扎實推進。
二、深度挖掘政策潛力。一是抓住機遇用好政策。充分把握當前國家正在積極培育和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等帶來的機遇,積極與國家部委對接溝通,梳理相關激勵政策,及時轉化為支持我省高質量發展的具體措施,用足用好。二是挖掘潛力創新政策。堅持正向激勵與反向倒逼相結合,會同省有關部門從項目用地、財政支持、差別電價、環保管控、金融賦能、兼并重組等方面,研究制定一攬子政策措施,持續加大各方面對A級企業支持力度。三是依托項目優化政策。找準綠色金融與我省創A的契合點,在氣候投融資、污染治理、產業轉型升級等綠色金融支持方面,積極謀劃、包裝、儲備一批質量高、效益好的項目,爭取列入國家和省支持范圍,在申報、安排、使用中央和省級專項資金時給予傾斜,引導銀行機構在授信審批、信貸發放、利率評定等方面給予支持,以項目謀劃建設破解融資難題。
三、樹牢A級企業標桿。研究出臺創A領跑計劃,分行業選取1-3家綜合績效最好的A級領跑企業,帶頭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帶頭保持A級水平,帶頭強化技術創新,帶頭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帶頭提升核心競爭力,樹立標桿示范,強化政策激勵,積極搭建交流平臺,推動先進理念、經驗、技術共享共用,鼓勵引導行業企業向領跑企業看齊,帶動行業整體提升。發揮A級企業示范引領效應,圍繞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全方位多角度宣傳我省企業創A好經驗、好做法,展示河北企業新風貌,提升A級企業獲得感和自豪感。
感謝您對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