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杭鋼股份也發布公告證明此事。公告稱將積極做好城市鋼廠遷建前期準備工作,同時公司表示工廠遷建項目方案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核準,目前尚未正式上報遷建方案,也沒有明確的時間表。
對于此次搬遷,杭鋼股份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主要由于環境治理問題所致。”
多重壓力搬遷塵埃落定
其實,早在2012年就有傳聞杭鋼股份要搬遷,當年6月份,時任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一行前往杭鋼股份檢查指導工作。當時張力軍指出,杭鋼股份要制定一個搬遷工作時間表,提前做好搬遷方案、環評等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同時要做好員工的思想穩定工作。但是,由于搬遷將涉及資金、人員安置、新產能的選址、搬遷產能的審批等問題,杭鋼股份的搬遷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
杭鋼股份廠區搬遷一事再次被關注源于5月21日杭州市政府公布《杭州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4年-2017年)》,其中提出到2017年,杭州市空氣質量總體改善,重污染天氣數量較大幅度減少;全市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全市細顆粒物(PM2.5)濃度比2013年下降26%以上。
為了完成目標,該《計劃》部署了未來4年杭州大氣治污的“十項重點措施表”,其中,要求杭州鋼鐵集團2017年前完成搬遷工作。這也意味著歷時兩年之久的杭鋼搬遷計劃,終于板上釘釘了。
對此,有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杭鋼搬遷落實在情理之中,首先杭鋼所的經濟效益不樂觀;其次,杭州是國家旅游城市,環保是頭等大事,這給了杭鋼很大壓力。近幾年國家對環保要求逐漸嚴格,而杭鋼其實沒有多余的資金繼續投入在環保治理上。多重壓力促成了杭鋼搬遷。”
據杭鋼股份今年一季度報顯示,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0.32億元,同比去年減少6.56%,凈利潤為虧損1592.78萬元,同比去年減少158.03%,經營狀況不樂觀。
搬遷傷筋動骨未來不被看好
對于杭鋼搬遷的未來前景,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民向記者表示:“放大到世界范圍來看,除了中國外,別的國家沒有鋼廠搬遷的先例,如果深究的話只有在18世紀美國一個鋼廠搬遷,但是當時是因為勞工問題導致,并不具備代表性。目前中國那些已經搬遷的鋼廠,基本上都是虧損,這主要是因為鋼廠搬遷所涉及的問題很多而且很復雜。首先,搬遷和重建是兩碼事,而國內鋼企的搬遷,其實就是棄掉重建,原來那些設備拆掉后是不能再利用了,而重建一個鋼廠所需要的成本是很大的;其次,眾所周知中國鋼鐵產能過剩,如果杭鋼生產出的鋼鐵具備競爭力可以另當別論,但是杭鋼明顯不具備這個實力。”
對此,分析師也持相同觀點:“新建‘巢穴’,第一要投資。對鋼鐵業來說,可說是巨資;第二,恰逢市場弱時,搬遷的遠景規劃跟現實需求差距太大,很有可能全盤皆輸。以首鋼為例,它們技術優良而且歷史人才積淀良好,但是搬到華北鋼鐵重鎮后,巨額投資又遇鋼鐵‘熊市’,成本回籠都困難重重,所以經濟效益也一直不太理想。第三,涉及到員工安置問題,這也是關鍵問題,如果是異地安置,很多職工會不會隨著鋼廠遷移還是未知,而那些不愿意離開的職工的安置所需要的資金也不少。”
記者了解到,重慶鋼鐵曾有過搬遷的先例,2012年重慶鋼鐵將核心產區遷往長壽開發區,但由于當時搬遷過程中新建廠區投資額度巨大,重鋼集團承擔了新廠區的主要投資任務。建成之后,重慶鋼鐵以169.37億元向重鋼集團收購新廠區相關資產,而老廠區由于環保搬遷造成的固定資產減損額為23億元。
對于國內鋼企的搬遷,有業內人士表示,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建在省會城市的鋼企會陸續搬遷,“杭鋼、石鋼、南鋼、馬鋼等這些鋼企,將來都逃脫不了搬遷的命運,因為未來的中心城區是不允許有鋼鐵企業的,在國內鋼鐵行業不景氣的大環境下,鋼企現在怎么走,將來會去哪,現在還是很難確定的。每個鋼企都有自己的難處,經營瓶頸各自不同。”
劉海民在評價鋼企搬遷時向記者意味深長的表示:“搬遷了以后要繼續做鋼鐵,還是轉投別的產業,如果堅持做鋼鐵的產業,是否能夠在行業的大背景下繼續下去,這都是需要慎重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