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日前報道,業內人士透露中國官員正在研究一項提案,擬取消實施了九年的外資禁止控股中國鋼鐵企業的相關規定。對此,網易財經向中國鋼鐵業主管部門工信部求證,相關官員表示,關于放開外資準入的限制,目前還只是在研究,沒有形成具體政策。
探索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
對于近期或今年能否公布政策進展,該官員透露,鋼鐵業的問題是放在制造業開放的大盤子里統一考慮的,有一部分已經明確,但不確定是否已經包含鋼鐵業。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遲京東對于短期內解決外資準入的政策限制不太樂觀。他此前曾對外媒稱,中國正在研究放開外商投資鋼鐵業的限制,但結果不一定符合人們的期望。
實際上,網易財經注意到,在中鋼協官方網站貼出的一篇工信部副部長蘇波5月18日講話稿中曾表示,“我們將研究解決鋼鐵行業外資準入限制問題,探索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支持國內鋼鐵企業引進國外先進工藝技術、管理理念和智力資源,合理引導外資投向中西部地區。”
所謂“負面清單”,相當于投資領域的“黑名單”,列明了企業不能投資的領域和產業。中國實施負面清單制度最早從上海自貿區開始。而在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決定中提出“進一步放開一般制造業的外資準入限制”后,商務部5月初對外表示,已經對一般制造業的開放現狀做了初步梳理,目前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具體開放措施,其中重點提到了負面清單制度。
專家稱外資控股不是主要障礙
根據外媒報道,2005年7月,中國政府出臺規定禁止外國投資者持有中國鋼鐵企業的控股權。該規定阻止了米塔爾鋼鐵公司收購在深圳上市的湖南華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權的計劃。
按照媒體之前統計,中國政府對外資進入鋼鐵要求很高,境外鋼鐵企業投資中國鋼鐵工業,須具有鋼鐵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其上年普通鋼產量必須達到1000萬噸以上或高合金特殊鋼產量達到100萬噸。投資中國鋼鐵工業的境外非鋼鐵企業,必須具有強大的資金實力和較高的公信度,提供銀行、會計事務所出具的驗資和企業業績證明。境外企業投資國內鋼鐵行業,必須結合國內現有鋼鐵企業的改造和搬遷實施,不布新點。同時,原則上不允許外商控股。
遲京東對網易財經表示,對于鋼鐵產業來說,是歡迎國外有實力、有技術和管理的企業能夠參與到結構調整產業升級中來,合作也從來沒有停止過,當然過去有一條不允許外資控股,但是過去七八年了,行業也發生了變化,有一些企業是可以對外開放的。
鋼鐵業專家對網易財經表示,當年也是固步自封、井蛙觀天才造成今天的問題,目前來說放開外資準入鋼鐵業的問題已經不存在思路上的障礙。
遲京東對網易財經表示,外資準入的問題近年來實際一直在研究,但是還沒有到正式討論層面,未來需要解決的是度的問題,要研究開放到什么層面,那些企業可以放開等等,很多具體問題需要解決。
在專家看來,中國鋼鐵業太難了,實際上政府也有意通過外資幫助鋼鐵企業減少負擔,至于控不控股并不重要。而且從外資的角度的看,它們對控股中國鋼企的興趣可能也不大,估計最多是一兩個鋼廠。“從產量角度看,國企和民營鋼廠的產量各占一半左右,而在產鋼以前的環節,因為投入大成本高,國企明顯占優優勢,被外資控股一兩個鋼廠又能怎么樣”,專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