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鋼強化成本管控,尤其采取多種舉措,不斷降低鐵前成本,經過持續努力,8月份噸鐵成本達到了2232元,低于行業平均線21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07元;9月份噸鐵成本也低于行業平均線,創歷史新低。一是改革機制體制,形成鐵前“一盤棋”高效運行。2010年9月份,濟鋼實施了煉鐵史上最大的體制整合,鐵前系統融為一體,減少夾角,實現成本整體籌劃的積極效應;2011年,推行煉鐵成本對標行業平均水平的考核新機制;2012年7月,成立煉鐵廠配礦中心,享有獨立外出尋礦的資格。最后形成了“滾動性的三個月料種結構穩定計劃”運行機制。二是大膽嘗試,敢于創新,不斷優化配料結構,降低原燃料成本。在不斷優化焦炭原料結構的基礎上,不斷優化礦石原料結構。大膽試驗高鋁低硅不被看好的經濟礦“塞拉利昂礦”,不斷提高配比。該礦試驗的終極配比目標是30%,濟鋼目前已經達到了42%,成為全國唯一配比“塞礦”最高的企業,每月消耗“塞礦”已超20萬噸。三是推行“強動力冶煉”,降低綜合成本。強動力冶煉的核心就是通過大風量、高風壓操作,來應對低品位礦難燒透,減少爐缸內死料堆的體積,進而降低綜合冶煉成本。如今已成為煉鐵一種新的系統管控模式。為增加更低廉的高硫煤、氣肥煤配比,配加海沙等提供了更大空間,進一步拓展了降成本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