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動下 民營經濟正不斷好轉
近期,一系列數據顯示民營經濟正不斷好轉。
前三季度,民間投資增勢較好,第二產業民間投資增長13.2%。其中,制造業民間投資增長11.6%,比全部制造業投資增速高2.4個百分點。
同時,民營企業生產穩定增長。前三季度,民營經濟相關工業增加值、利潤指標增速比2023年同期有所提升。民營經濟占比較高的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3D打印設備等產品的產量增長達20%以上。
民營企業的外貿貢獻率有所提升。前三季度,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17.78萬億元,約占我國進出口總額的55%,占比提升了2.1個百分點。前三季度,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9.4%,高出全國整體4.1個百分點,對整體外貿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93.8%。
在不久前召開的第136屆廣交會上,新參展企業接近4600家,其中出口展企業比上屆增加近800家;擁有國家高新技術、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等稱號的企業8000多家,比上屆增長超過40%。
今年“雙11”的數據也十分亮眼,截至10月30日,2024年“雙11”全網累計成交額已達8450億元人民幣,遠超市場預期……
“9月下旬以來陸續出臺的一攬子增量政策有力發揮了穩增長、穩預期作用。民營企業對經濟的預期有所好轉,民營經濟的信心正在恢復。”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說。
北京大學企業大數據研究中心等開展的小微經營者調查,也顯示民營經濟正在“升溫”。
《中國小微經營者調查2024年三季度報告》顯示,三季度小微經營者平均營業額為13.6萬元,較二季度環比上升19.2%,環比增幅明顯。
“我們的調查顯示,一攬子增量政策出臺后,小微經營者的信心明顯改善,信心指數已回升至51.0%,回到樂觀區間。小微經營者對市場需求、營業收入的信心改善較為明顯,對運營成本和雇員規模的預期變動不大。而且,政策對規模更大的公司制企業的信心提振作用更大。公司制企業信心顯著提升3.7個百分點,顯著高于榮枯線水平。”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北京大學企業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張曉波說。
我國將繼續加大助企幫扶政策力度
9月26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抓住重點、主動作為,有效落實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進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針對性、有效性,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隨后,我國圍繞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幫扶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提振資本市場等五個方面,加力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蘇社此前表示,我國將加快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的長效機制,重點是持續做好優質項目的推介,推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鐵路、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加快篩選形成新一批全國重點民間投資項目清單。同時,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的新機制,支持更多符合條件的民間投資項目發行基礎設施REITs,深化投貸聯動試點合作。
“一攬子增量政策的五大‘組合拳’之一就是助企幫扶,主要是針對當前一些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大助企幫扶力度,切實優化營商環境,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民營經濟當前的政策環境、輿論環境都在不斷改善。隨著一攬子增量政策的落地實施,大量項目會通過投資的新機制給民營企業提供更多的機會,這是非常重要的。”董煜說。
據了解,今年三季度,國家發展改革委收到97項民營企業反映的拖欠賬款類問題線索,經協調辦理,14家大型民營企業被拖欠的11.8億元賬款,已收到還款4.6億元、剩余7.2億元已明確還款計劃。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及時引導23家被拖欠賬款的中小民營企業,在相關平臺提交材料,由有關部門按程序推動解決。
我國涉企法律體系正在逐步完善,民營經濟的法治環境日益優化。
10月10日至11月8日,我國第一部專門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該草案明確了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總體要求,從公平競爭、投資融資、科技創新、規范經營、服務保障、權益保護、法律責任等方面作出規定,以進一步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保證各類經濟組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
“民營經濟促進法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穩定的預期,構建了一個能夠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比較好的法治環境的預期。”董煜說。
除了民營經濟促進法,我國正在加快修訂招標投標法,著力破解地方保護,促進各類所有制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時,我國正在推動修訂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促進機關、事業單位、大型企業及時支付中小企業賬款。另一方面,對涉及不平等對待企業的法律法規政策,加快清理進度,破除妨礙企業公平競爭的制度壁壘。
此外,涉企執法監管行為將進一步規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鄭備不久前表示,將推動加快完善行政裁量權基準,行政執法更多采取包容審慎監管和柔性執法方式,避免或者減少對經營主體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將規范異地行政執法行為,建立健全異地行政執法協助制度,防范選擇性執法、趨利性執法。強化行政執法監督,對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行為堅決糾正、嚴肅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