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表示,在貨幣政策領域,此次會議既延續了“適度寬松”的政策基調,也提出了“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新的要求,后續金融在支持擴大消費、養老、科技創新、穩定外貿等領域的力度將持續加強。
——總量層面降準降息有望適時落地
會議強調,要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加力支持實體經濟。
“本次會議釋放出了較強的穩增長信號,對宏觀政策定調‘更加積極有為’,貨幣政策則延續了‘適度寬松’基調。”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預計,后續在兼顧內外政策環境的前提下,降準降息或適時落地。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也表示,“適時降準降息”既是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人民銀行也多次提及“擇機降準降息”。此前有專家表示,“擇機”有三層含義,即宏觀經濟形勢出現某種不利變化、配合擴張性財政政策及金融市場出現暴跌。“目前來看,這三種情形均不明顯,所以降準降息才處于引而不發狀態。”
往后看,溫彬預計,作為釋放長期流動性的工具,降準的優先級仍然最高。隨著二季度財政加大寬松力度,降準最有可能率先落地。降息則主要會受到人民幣匯率和商業銀行凈息差掣肘,下一階段或按照下調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下調7天逆回購利率和下調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順序推進。
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也提到,目前,無論是新發放的企業貸款還是住房貸款,利率均較上年明顯下降。因此,短期內LPR下行的概率降低,而降準的必要性更大。“二季度,可實施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進一步傳遞出提振投資者信心、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明確信號。”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預計,本輪降息幅度或達到0.3個百分點,相當于去年全年降息水平;降準幅度或達到0.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這將能有效激發企業和居民融資需求,提振市場信心。
——結構層面將創設新的貨幣政策工具
會議指出,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創新、擴大消費、穩定外貿等。盡快清理消費領域限制性措施,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
在王青看來,“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或主要指“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或意味著由國家開發銀行等政策性金融機構出面,設立定向支持外貿企業的金融工具,強化對短期內受嚴重沖擊的外貿企業的支持。可以看到,會議強調,要多措并舉幫扶困難企業,加強融資支持。
“上述增量政策體現了政策層面的延續性和支持力度,有助于降低科技創新、擴大消費和外貿等領域市場主體的金融負擔,同時提升金融機構支持養老消費等領域的積極性,降低養老消費產業負擔,彌補養老金融短板等。”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高級研究員任濤說。
再聚焦“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看,有受訪人士提及,2022年4月,人民銀行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創設了“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這一階段性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試點額度400億元,實施期截至2024年末,目前暫未宣布是否延續。
“未來或在原有工具的基礎上創設新的工具,并對額度、利率、支持對象范圍及使用便利性等方面進一步優化,這也將更好助力精準支持養老金融發展。”上述受訪人士預計,消費端結構性支持工具也有望很快落地。
董希淼此前建議,創設消費信貸專項再貸款,對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發放消費信貸,按照貸款本金80%提供資金支持,可要求金融機構以不高于3.2%的利率提供貸款,并合理降低費率。
——推出債市“科技板”加力賦能科技創新
會議還強調,“持續用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創新推出債券市場的‘科技板’”。“這將為科技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加快成果轉化提供支持。”明明說。
繼設立科創板、成立北交所之后,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逐步完善。“‘科技板’的推出將進一步增強債券市場支持實體企業尤其是科創企業的功能。”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員王運金說。
其實早在3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就提到,為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創新的金融支持力度,人民銀行將會同證監會、科技部等部門,創新推出債券市場的“科技板”。
據其介紹,“科技板”將重點支持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等三類主體發行科技創新債券,豐富科技創新債券的產品體系。同時,在完善制度安排、創新風險分擔機制、降低發行成本等具體機制設計上也會有一定傾斜。
“此次政治局會議再次提及,層級進一步提高,戰略意義更為突出,或意味著債券市場‘科技板’即將進入落地實施階段,金融業會積極響應,預計配套細則很快就會推出,上述三類主體發行科技創新債券的案例也會很快落地。”任濤說。
往后看,王運金預計,債券市場“科技板”的推出將吸引更多社會化資金投向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領域,加快推動基礎科學研究與高精尖技術研發,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發展;此外在促進科創債常態化發行的同時,還有望為科創債指數基金的推出提供基礎市場支持,進一步拓寬與完善金融投資產品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