鉬行業一位獨立資深研究人員介紹,國儲曾在1995年收儲過鉬鐵,此前并未收儲過氧化鉬。氧化鉬為生產鉬鐵的原料。他預計此次收儲在2000噸左右。
鉬是一種工業上不可缺少的稀有金屬,在我國主要應用于鋼鐵行業。2013年我國鉬精礦產量達11.1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42%,而國內鉬精礦年消費量在7萬噸左右,鉬精礦產能過剩嚴重。
安泰科鉬金屬研究員王敏表示,此次國家準備對氧化鉬收儲,正是為了緩解近2年來鉬產業產能過剩的現象。目前,鉬精礦的價格已經跌到了最低位,價格為大約1330-1350元/噸度,而兩年內價格也一直在1300-1500元/噸度;氧化鉬的價格則在1420元/噸度左右。“在這個價格下,企業的盈利能力是非常弱的。”
業內人士介紹,2012年以來房地產泡沫受到打擊,鋼才需求量減少,出口狀況也受到重擊,鋼鐵廠家停止高價購買鉬鐵,鉬鐵行業大打價格戰,隨之整個鉬產業遭到洗牌,在這次整合中,有一批中小企業已經停產倒閉。這次整合也使得目前鉬鐵行業的行業集中度事實上已經提高。根據王敏給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數據,目前產量最大的兩家公司金堆城和洛鉬的產能已經占到了總產能的40%。
此次收儲的目標預計為2000噸左右,王敏稱,全國每年的鉬鐵產能大約在8萬-9萬噸,所以收儲量可謂杯水車薪。所以預計不會對整個市場產生很大影響。
目前國內鉬市場還受到配額限制,企業每年的產量和出口量都必須按照國家制定的配額來執行。王敏告訴記者,過去一年,企業的配額基本都用不掉,而今年這一情況得到好轉,基本都能完成配額的量。而今年上半年,國際鉬價格上漲已經超過40%,價格倒掛現象嚴重。如果企業可以市場化的對外出口,其盈利能力將得到顯著提高。目前中國只有10%的鉬可以用于出口,今年年初開始,業內就開始討論取消出口配額,但目前這一政策仍然沒有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