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工業協會5月份對36家大型煤炭企業實地調研的情況顯示,有20家企業虧損,9家處于盈虧平衡邊緣。另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16日,公布上半年業績預告的18家煤炭公司中,16家公司預減,7家公司預虧,5家公司的凈利潤降幅超過100%。
“不能因為煤炭企業暫時性虧損,就‘一票否決’式破產清算。”肥城礦業集團楊營能源公司總經理劉仲明16日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市場需求趨緩與產能繼續釋放的矛盾愈加突出的情況下,煤炭行業處于危機之中,煤炭企業倒閉可能帶來很多社會問題,應該給企業留有“起死回生”的自救空間。
“目前部分銀行對煤炭企業采取了抽貸、加息等策略,加之行業目前的高稅負,更加不利于煤炭行業回暖。”肥城礦業集團黨委副書記張玉海17日告訴導報記者,10年煤炭行業的黃金發展期,煤炭企業利潤增長的同時,各種不合理的稅費層出不窮,造成煤炭企業稅費負擔過重。希望政策上能多向支持煤炭企業轉型方向傾斜。
產銷背離
“目前全國性高溫天氣來臨,本周以來沿海電力集團耗煤水平也逐漸回升,但工業用電量不見明顯增加,民用用電量的增加拉動煤需力度有限。市場整體仍處于供需失衡狀態,煤企輪番降價使下游觀望氣氛濃厚,電廠庫存雖有所下降卻無補庫存意愿。”劉仲明分析稱,為求生存,龍頭煤企連續降價,令國內其他煤企處境將越發艱難。
作為煤炭行業的風向標的神華集團再度降價,以搶占更多市場。神華集團15日發布的調價信息顯示,7月份動力煤的長協價格為:5800大卡530元/噸;5500大卡490元/噸;5200大卡454元/噸;5000大卡430元/噸;4800大卡408元/噸;4500大卡375元/噸。各卡數動力煤價格均較7月9日的價格下調5元/噸。導報記者了解到,這已是神華集團自6月26日以來的第五次調價,5500大卡的動力煤價格累積跌幅已經超過30元/噸。
據中國煤炭運銷協會統計,2014年5月份全國煤炭產量完成3億噸,同比減少700萬噸,降幅2.3%;前5個月產量14.94億噸,同比減少2800萬噸,降幅為1.9%。今年前5個月,全國煤炭銷量14.26億噸,同比下降2.2%;煤炭消費16億噸,同比僅增長0.4%。張玉海告訴導報記者,煤炭資源整合不斷深入,產地區域性集中、企業性集中趨勢愈加明顯,超億噸超大型煤企集團層出不窮,其中,神華集團已連續8年成為全球最大煤炭經銷商,其對資源的掌控力在國內具有毫無爭議的地位。隨著市場競爭激烈程度不斷增強和煤價不斷下滑,及煤企虧損面持續擴大,預計未來兩三年內將有更多企業被淘汰出市場,資金鏈斷裂,經營形勢非常不利。
稅負過重“在煤炭行業黃金10年間,煤炭企業可以承受過高稅負,但現在卻成了壓死煤炭企業的‘大石頭’。”劉仲明表示,涉煤稅費不僅項目多,而且涉及的部門多,省、市、縣甚至鎮都有,有好多行政性收費還是原來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煤炭經濟研究院2013年撰寫的《加快推進我國煤炭稅費制度綜合改革研究報告(修改稿)》顯示,中國1994年稅制改革后設立了25個稅種,其中涉煤稅種21個。除此之外,煤炭行業承擔的各種收費不少于88種,稅費合計不少于109項。除了稅收以外,政府的收費占到了煤炭企業凈利潤的43%。
中國煤炭經濟研究院煤炭上市公司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2年39家上市煤企支付稅費1295億元,比凈利潤高出355.6億元。新汶礦業集團經營管理部副部長孫愛民告訴導報記者,應加快研究制定煤炭稅費整體改革方案,按照清費立稅的原則,全面清理和取消涉煤不合理收費項目,推進煤炭資源稅改革。政府應該根據我國煤炭工業的生產力水平和全國工業行業平均稅費水平,統籌考慮改革稅收制度、行政性收費制度,理順稅費關系,優化稅費結構,合理確定我國煤炭產品稅費負擔總體水平。
2013年底,國務院下發《關于促進煤炭行業平穩運行的意見》,要求各地堅決取締各種亂收費、亂集資、亂攤派,加快資源稅改革。截至目前,已有山西、內蒙古、陜西、四川等地方政府先后發文,為煤炭企業減負。張玉海表示,在清費的同時必須加快煤炭資源稅改革。解決煤炭稅費問題,要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全面實現煤炭資源配置和再配置市場化,全面建立煤炭價格市場化的形成機制。
目前市場條件下,資源稅計量征收應變為計價征收,對企業有利,而且越快越好。此外,由于煤炭行業景氣度持續下行,過去對煤炭采掘項目趨之若鶩的社會資金,如今對煤炭項目逐漸敬而遠之,導致煤炭企業融資困難加大,財務費用大幅上升。轉型求生根據新汶礦業集團《機關部門及經費單位治虧創效實施方案》,對其全部部門治虧創效均做了細化要求,其中,要求機電部采用峰谷分時用電管理。充分利用電力部門峰谷分時電價不同的政策,合理調整礦井生產時間,避峰填谷。自備電廠盡可能做到“峰滿發、平減發、谷停發”。
“煤炭企業進一步壓縮成本的空間非常有限,且以增量降低成本的空間越來越小。并且煤礦安全投入、職工薪酬、塌陷補償支出、環境治理等固定費用支出在煤炭成本中比重大且不斷上升。”新汶礦業集團生產技術部副部長任勇杰分析稱,要解決煤炭市場的結構性問題,關鍵要加強煤炭生產總量控制。不過,由于煤炭經濟不景氣,煤炭企業普遍采取了以量補價、降價促銷的方式,特別是重點企業面臨著業績考核和內部穩定的多重壓力,減產、停產都不現實,有些老礦井甚至明知虧本還得維持生產。
“從長遠的角度看,轉型無疑是煤炭行業擺脫困境的惟一出路。集團已經著手加快向產業鏈的下游進行拓展和延伸,積極探索煤化工的產業發展方向。”新汶礦業集團非煤產業部主任經濟師鄒練強告訴導報記者,集團與浙江能源集團合作成立的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計劃將伊犁地區豐富的煤炭轉化為天然氣,通過西氣東輸管線輸往內地省區,加快推動煤炭資源優勢轉化。項目目前已進入試運行階段。
“國家應統籌煤電、煤化產業一體化發展,支持煤炭企業轉型示范項目建設,引導煤炭企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張玉海建議,煤炭企業應該積極推進結構調整,優化存量、提升增量。有關部門應該完善煤礦退出機制,明確關閉破產煤礦基本條件,對資源瀕臨枯竭、災害嚴重、開采成本高、安全無保障、虧損嚴重且扭虧無望的國有煤礦,參照原國有煤礦破產政策措施,給予相關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