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志江
(河鋼宣鋼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摘要:鋼鐵行業作為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制造業領域,其設備智能化與節能技術革新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路徑。本文通過分析智能運維系統在設備能效優化中的作用,結合余熱回收、氫基冶煉等低碳技術應用,提出基于數據驅動的全流程節能方案。通過案例分析顯示,智能運維可使設備故障率降低、能耗下降,且低碳技術改造可減少碳排放,為鋼鐵工業綠色轉型提供系統性參考。
1.0鋼鐵行業碳排放現狀與挑戰
(1)全球占比:2023年中國粗鋼產量占全球54%(10.19億噸/18.88億噸),行業碳排放占全國總量15%。
(2)能效痛點:傳統高爐工序能耗占比超70%,設備非計劃停機導致能耗增加20%。
(3)政策驅動:《2024-2025節能降碳行動方案》要求鋼鐵行業2024-2025年減排二氧化碳5300萬噸。
2.0智能運維技術體系與應用
設備狀態監測系統架構圖和設備故障預測算法流程圖如圖1和圖2。
圖1. 設備狀態監測系統架構圖
特別說明:4G DTU模塊升級版并不是5G DTU模塊。盡管它們都屬于DTU(Data Transfer Unit)設備,但4G DTU和5G DTU在技術規格和應用場景上有顯著區別。
一是技術規格差異:硬件架構:5G DTU采用多核處理器(如ARM Cortex-A72)與獨立基帶芯片,相比4G DTU的單核MCU,算力提升5倍以上,支持更復雜的協議轉換與數據加密1;二是網絡連接:5G DTU支持5G網絡,具有低延時、高速度的特點,適合于需要高速數據傳輸和低延遲的應用場景2。而4G DTU則使用4G網絡,適用于一般的物聯網應用;三是應用場景差異:5G DTU:適用于需要高速度、低延遲的場景,如自動駕駛、遠程醫療、智能制造等2。5G DTU的硬件升級使其能夠處理更復雜的數據傳輸需求;4G DTU:廣泛應用于工業自動化、遠程監控等領域,適合一般的物聯網應用,如傳感器數據采集、設備監控等3。4G DTU的性價比更高,適合預算有限的用戶。
圖2. 設備故障預測算法流程圖
圖1之中的4G DTU是一種廣泛用于工業物聯網數據傳輸的終端設備,各類傳感器串口原始數據通過RS485/232傳輸到DTU轉4G網絡,雙向透明傳輸,支持Modbus RTU轉TCP/MQTT。廣泛應用于遠程電力監控、水文水資源監測、山洪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環保污染監測、氣象數據采集、森林防火監控等領域。
圖2之中的KPCA即核主成分分析(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是一種用于數據降維的非線性主元分析方法,以下從其定義、主要思想、與PCA的對比、計算過程、應用領域等方面的定義。
(1)KPCA定義
KPCA是一種非線性主元分析方法,用于解決非線性數據的降維問題,通過非線性映射和PCA在高維空間進行數據降維。其輸出通常是一系列降維后的數據點,這些點可在二維或三維空間中可視化,以便直觀觀察數據的分布和潛在結構???。
(2)KPCA的主要思想:通過某種事先選擇的非線性映射函數Ф將輸入矢量X映射到一個高維線性特征空間F之中,然后在空間F中使用PCA方法計算主元成分。核主成分分析最主要的是非線性映射函數Ф的選取?。
(3)KPCA與PCA的對比:PCA算法是一種線性投影技術,僅考慮了數據的二階統計信息,利用降維后使數據的方差最大原則保留盡可能多的信息,但沒有利用高階統計信息,忽略了數據的非線性相關性。而KPCA通過非線性變換將數據映射到高維空間,在高維空間中進行特征提取,能獲得更好的特征提取性能?。
(4)KPCA計算過程步驟概述:一是數據標準化處理:去除平均值,進行中心化??;二是求核矩陣K:使用核函數將原始數據由數據空間映射到特征空間。常采用徑向基核函數等,例如高斯徑向核函數,先選定其中的參數,計算核矩陣K,修正核矩陣得到KL??;三是中心化核矩陣:得到中心化后的核矩陣KC?;四是計算矩陣KC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運用雅可比迭代方法計算KL特征值與特征向量??;五是特征向量排序與選取:將特征向量按對應特征值大小從上到下按行排列成矩陣,取前k行組成矩陣P??;六是降維后數據輸出:P即為降維到k維后的數據?。
(5)KPCA應用領域
KPCA是解決非線性數據降維問題的有效工具,廣泛應用于機器學習、模式識別、圖像處理等領域。在實際應用中,它不僅可用于數據降維,還能用于分類、聚類、特征提取等多個任務,與支持向量機(SVM)等其他機器學習方法結合,能提升模型的預測能力???。
總的來說,掌握KPCA不僅有助于理解和處理復雜數據,還能提高模型的性能和解釋性。
2.1核心架構
(1)感知層:部署振動傳感器(精度±0.1μm)、紅外熱像儀(測溫范圍-20℃~1500℃)
(2)分析層:基于LSTM的故障預測模型(準確率>92%)?
(3)執行層:自適應控制策略(節電率18%)
2.2典型案例
(1)包鋼鋅鋁鎂生產線:通過設備升級與余熱回收,工序能耗降低2.78%,年節約標煤40萬噸?
(2)永鋼集團循環經濟園:鋼渣3D打印技術使固廢利用率達98%,物流電動化減少柴油消耗115萬升/年?
3.0節能低碳關鍵技術對比分析
表1.節能低碳關鍵技術對比分析表
技術類型 |
應用場景 |
節能量 (標煤/噸鋼) |
減排量 (kgCO?/噸鋼) |
投資回收期 |
智能運維系統 |
全流程設備管理 |
15-20kg |
40-60 |
2-3年 |
余熱回收技術 |
燒結/轉爐工序 |
30-50kg |
80-120 |
1.5-2年 |
氫基豎爐冶煉 |
短流程煉鋼 |
- |
500-800 |
5-8年 |
電爐廢鋼冶煉 |
短流程煉鋼 |
200-300kg |
1200-1500 |
3-5年 |
4.0技術經濟性驗證
(1)包鋼案例:150兆瓦綠電項目年發電2.1億度,替代化石能源比例達32%?。
(2)行業數據:極致能效工程使58家企業高爐工序能耗降低4.3%,轉爐工序降耗7.1%?。
(3)華北平臺歐帆公司的“高爐機器人”半自動化更換風口及其相關裝置”降低了更換時間和降低了高爐休風率、焦化爐門檢修AGVAI機器人等受到了上海寶鋼焦化、馬鋼焦化、安鋼周口鋼鐵公司等領導及師傅們、使用的高度評價。
(4)重慶科技大學施金良教授檢化驗技術團隊的“冶金企業在線檢測設備”的光譜、中子、激光等檢測技術,快速準確的檢測出冶金企業從礦山采礦,到選礦、原料場、燒結、球團、焦化、高爐煉鐵、煉鋼、軋鋼、產品銷售的各個環節的各種成分的準確報驗,即降低了人工成本,又保證了安全、準確性、及時性,從而降低了冶煉成本。
(5)成本分析:智能運維初期投資約80元/噸鋼,但通過降低故障損失可年增收1200萬元(10萬噸產能線)。
5.0結語與展望
(1)技術融合:數字孿生+AI優化算法將提升能效預測精度至95%以上。
(2)氫能突破:綠氫成本降至20元/kg時,氫基冶煉可替代30%高爐產能。?
(3)標準建設:需建立覆蓋設備能效、碳足跡追蹤的智能標準體系。
(4)政策建議:設立國家鋼鐵低碳技術創新中心,重點支持八大前沿技術(如:富氫碳循環高爐(HyCARBF)、近零碳電爐煉鋼(Near-Zero Carbon EAF)、氫基直接還原鐵(H?-DRI)、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高效智能數字化煉鋼、鋼化聯產(Steel-Chemical Integration)、高性能低碳材料研發、綠電+儲能系統集成)。
參考文獻
[1] 中國經濟網. 鋼鐵行業駛上"綠色航道". 2024
[2] 中國經濟網. 鋼鐵業發展聚焦節能降碳. 2024
[3] 廣東獅昂智能. 鋼鐵企業電氣設備智能運維系統.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