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商品易貨交易規范》標準規定了庫存商品易貨交易活動中涉及的術語與定義、基本原則、庫存商品的要求、易貨交易參與方、易貨交易業務程序的要求。標準適用于庫存商品的易貨交易活動。從交易形式來看,既包括線下易貨,也包括基于互聯網平臺的線上易貨,從交易對象來看,既包括商品與商品的交換,也包括商品與服務的交換。
據標準主要起草人、全國庫存折扣商品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毛德鼠介紹,易貨交易是一種不用現金進行的商品或服務的直接或間接交換,是多元化盤活企業庫存物資的一種全新探索。易貨交易已成為企業消化庫存商品、處理閑置資產的有效渠道,也是企業擴大貿易機會、擴展營銷渠道的重要途徑。
毛德鼠說,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內企業與國際的接觸日益廣泛和頻繁,易貨交易得到了較快發展。然而,中國的易貿交易才剛剛起步,仍處于萌發階段,沒有完善的產業法律法規,行業發展相對無序,規模較小,自成體系,缺少大型龍頭企業的帶動和引領,并在一些具體環節上缺乏統一的規范。因此,制訂此領域的標準勢在必行。
毛德鼠指出,目前中國約有數以萬億元人民幣的庫存物資和流通領域剩余商品,易貨交易是契合企業去庫存需要的新模式。這種模式可以調動產業鏈上的各個企業利用現存資源積極參與交易運轉,通過盤活、消化庫存商品以避開資金鏈斷裂的命運。
此外,標準實施后,將有利于更好地促進這一交易模式步入規范化的發展軌道,維護良好的易貨交易秩序;有利于促進企業節約產品銷售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有利于提高庫存商品的利用率,節約社會資源;有利于中國企業走出國門,擴大貿易機會,參與國際化、規范化的互換交易。
毛德鼠還透露,由全國庫存折扣商品專業委員會主辦的“首屆中國庫存物資及品牌折扣商品交易會”將于今年底舉行,交易會將設置“易貨交易展區”,為擁有剩余商品、積壓物資的企業搭建“易出所余、易入所需”的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