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攀鋼釩鈦發布公告稱,受到鐵礦石價格低迷、澳元匯率高企、卡拉拉產量低于預期等因素影響,參股公司金達必金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必達”)按照澳洲會計準則,對卡拉拉投資進行約6.4億澳元的減值。按當日匯率計算,減值約合36.583億元人民幣。
攀鋼釩鈦還表示,會對卡拉拉的投資價值按照中國會計準則進行復核,將根據結果對半年報損益進行調整。這也意味著,這筆巨額減值或將體現在2014年半年報業績中。
巨額減值或影響業績
公告顯示,澳大利亞上市公司金達必已經于8月11日發布公告,對其在卡拉拉的投資進行約6.4億澳元的減值。金達必是攀鋼釩鈦的參股公司以及卡拉拉項目的合作方,其發布對卡拉拉資產計提減值是根據澳洲會計準則及未來對影響卡拉拉生產經營相關情況的判斷作出的。
目前,攀鋼釩鈦通過全資子公司鞍鋼集團投資(澳大利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稱鞍澳公司”),持有卡拉拉礦業52.16%的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這筆減值在此之前已經有跡可循。而攀鋼釩鈦在之前的公告中對于卡拉拉是否減值的多種矛盾表態,也讓投資者頗為質疑。
今年3月,攀鋼釩鈦的全資子公司鞍澳公司向卡拉拉提供6000萬澳元的股東貸款,將其轉換為卡拉拉2.16%的股權。至此,攀鋼釩鈦的持股比例由50%上升至52.16%。彼時,即有投資者質疑,6000萬澳元不應當只獲得2.16%的股權,存在國有資產外流的嫌疑。
然而,在隨后5月14日的說明公告中,攀鋼釩鈦稱:“根據中介機構對卡拉拉估值,卡拉拉不存在減值情況,因此各方協商確定仍按原始入股價格,即4.31澳元/股確定本次轉股價格。
6月14日,攀鋼釩鈦被證監會四川監管局責令整改,其中一項內容是關于攀鋼釩鈦的重大在建項目風險、資金需求情況及是否存在資產減值情況。隨后,攀鋼釩鈦又針對整改書說明稱,公司正在對卡拉拉進行審計和評估。
按照攀鋼釩鈦的計劃,將以2014年3月31日為基準日按中國會計準則規定進行復核。如果復核結果與金達必對6.4億澳元的減值結果存在差異,攀鋼釩鈦將對兩個結果存在差異的原因進行詳細分析,并發布公告進行說明。
目前,攀鋼釩鈦尚未發布正式的中期業績報告。此前7月15日,在發布的業績預告中,攀鋼釩鈦稱,在不包括金達必1~6月的投資收益及卡拉拉6月份投資收益的情況下,公司1~6月實現凈利潤約為5億元左右。而1~5月,按中國會計準則核算確認的卡拉拉投資收益為-2723.63萬元。
中央財經大學研究生客座導師馬靖昊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減值實際上就是“擠水分”,說明目前該礦產并不值此前的價格。
鐵礦石項目難及預期
資料顯示,卡拉拉礦業是攀鋼釩鈦的主要礦山資源之一,其位于澳大利亞西澳州中西部地區,礦區面積156平方公里,已探明的磁鐵礦資源儲量達到24億噸。該項目于2009年11月開工建設,2013年4月正式竣工投產。按照計劃,未來三十年內,預計鐵礦石年產量超過3000萬噸。最初,這一礦產資源是鞍鋼集團主動赴海外購買的。2009年9月,鞍鋼集團和金達必簽署協議共同開發卡拉拉鐵礦,雙方各持50%股權。
2011年,鞍鋼股份和攀鋼釩鈦進行重大資產重組,攀鋼釩鈦將此前的鋼鐵資產全部置出,同時注入鞍鋼集團旗下的鞍千礦業、鞍鋼香港公司和鞍澳公司各100%的股權,主營礦產。在重組完成后,攀鋼釩鈦就遭遇了礦產資源的價格大跌。國信證券曾專程前往澳大利亞對卡拉拉項目進行調研,作出了“業績增長主要來自卡拉拉礦”的判斷,并預計攀鋼釩鈦在2012年和2013年的每股收益為0.54元、0.75元,年均復合增長率在30%左右。而實際上根據攀鋼釩鈦的年報,2012年和2013年的每股收益僅為0.063元和0.069元。
“和力拓、必和必拓、FMG等澳洲的大礦山相比,卡拉拉的生產成本是比較高的。”一位不愿具名的鋼鐵行業研究員告訴記者,卡拉拉的鐵礦屬于磁鐵礦,在生產中需要進行磁選,加上新項目有很多的前期成本,所以卡拉拉的生產成本相對較高。另一方面,卡拉拉鐵礦的整體產量并不會對國內進口礦產生較大沖擊,所以在目前整個國際鐵礦石呈現出供應寬松狀態下,卡拉拉鐵礦在國內的競爭力并不明顯。如今發生的巨額減值,以及攀鋼釩鈦在公告中透露的卡拉拉鐵礦產量低于預期,也讓投資者對于卡拉拉的未來盈利預期產生質疑。
卡拉拉背后的博弈
“卡拉拉礦是鞍鋼集團注入的,到底會對攀鋼釩鈦產生多大的影響,實際上也存在博弈和可操作的空間。”一位攀鋼釩鈦內部員工告訴記者,剛過業績保證期,卡拉拉就發生巨額減值,同樣也給鞍鋼集團帶來不小的壓力。2011年在進行重組時,鞍鋼集團曾做出承諾,2011~2013年度,鞍千礦業和50%卡拉拉股權的凈利潤不低于22.51億元。而根據數據,鞍千礦業和50%卡拉拉股權三年的凈利潤為22.96億元,意味著鞍鋼集團已經完成業績承諾。
作為攀鋼釩鈦的實際控制人,鞍鋼集團實際上持有卡拉拉鐵礦52.16%的股權,另鞍鋼集團又持有金達必36%的股權,綜合看,鞍鋼集團實際持有卡拉拉礦近70%的股份。
在卡拉拉注入攀鋼釩鈦之前,鞍鋼集團曾經和金達必簽署鐵礦石采購合同,金額高達650億美元。在卡拉拉投產后,攀鋼釩鈦也證實,卡拉拉生產的礦基本上都是銷往鞍鋼集團。
然而,在攀鋼釩鈦發布的2013年的關聯交易年報中,并未對結算金額予以說明。這也表明,攀鋼釩鈦和鞍鋼集團的管理交易問題頗為復雜。
而就在攀鋼釩鈦公告卡拉拉巨額減值的前一天,鞍鋼股份發布的一份關聯交易公告顯示,鞍鋼股份將通過子公司在8月31日前從卡拉拉購買8.5億元的礦產品。不僅如此,鞍鋼股份還表示,為了滿足對磁鐵礦的更多需求,將在今年從卡拉拉總計買入15億元的礦產,2015年購買30億元的礦產。在市場分析人士看來,這一關聯交易疑似經鞍鋼集團授意,從而為卡拉拉業績做保證。不僅如此,也極有可能為卡拉拉的融資“保駕護航”。攀鋼釩鈦披露,目前卡拉拉存在融資困境。至2013年12月31日止,卡拉拉存在凈流動負債6.23億澳元。為解決資金問題,鞍鋼集團公司已協助卡拉拉啟動融資談判,擬開展兩期融資,一期為3億美元,二期為4億美元。
四川證監局發現,鞍千礦業、鞍鋼香港公司和鞍澳公司的這三家公司的董事會人員構成主要來自鞍鋼集團公司,重組后攀鋼釩鈦沒有委派董事進入。另外,鞍鋼香港公司的辦公場所、員工及薪酬均依附于鞍鋼集團,尚沒有獨立出來。
上述攀鋼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攀鋼曾經希望通過重組轉型,但攀鋼和鞍鋼在當地都是兩個大型國企,資產整合效率低下、管理班子各自為政、攀鋼釩鈦對注入礦產沒有實權等問題,也讓攀鋼釩鈦的轉型步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