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早上8時30分,已經下夜班的攀鋼礦業公司選礦廠磁選車間生產丁班的48名職工,一個人也舍不得走。大家都守在班組交接班室等待1至7月份的生產數據。
“1至7月份,我們班共生產鐵精礦809756噸,生產鐵精礦品位達到54%,主體設備作業率更是達到了96.44%,電單耗比計劃降低0.61,水單耗比計劃降低0.1,精礦臺時比其他班組高0.23,鐵精礦產量比去年同期增產23851噸,刷新了我們班的歷史紀錄。”班長劉云的一席話,引起全班職工陣陣歡呼。
言傳身教,讓每名職工的技術都杠杠的
“攀鋼技術能手、攀鋼敬業奉獻銅獎、鞍鋼先進生產工作者、鞍鋼勞動模范……”作為班長,劉云身上有很多的榮譽。但是,他認為,指頭硬遠遠不如拳頭硬,只有將五根指頭握成一個拳頭才有力量。
2013年,劉云總結的“沉砂拋尾倒推操作法”正式被推廣,那段時間,劉云又多了一個新身份:教師。每天的交接班會他都要給大家上課。
“沉砂拋尾倒推操作法就是以精心操作為綱,及時調整為本,確保精礦質量為前提,設備維護為基礎來進行沉砂拋尾操作。”劉云介紹說,技術能力較強的職工,一講就明白,但一些新轉崗或技術能力較薄弱的職工,很長時間都掌握不到操作法的精髓。
劉云舉了一個例子,2013年7月,他在現場巡查時發現16號球磨工冷曉松一直在將排礦口泵池補加水調小。劉云即刻上前制止,并告訴冷曉松:“補加水大小決定入旋流器壓力大小,旋流器壓力大小又決定精礦產量、質量。如果將補加水關小或全部關閉的話,會造成金屬流失甚至產量、質量指標不合格。”隨后,他又帶著冷曉松從判斷來礦性質、預判粒度粗細,調整水壓、磨礦濃度、旋流器壓力入手,手把手地教冷曉松具體的操作技巧。經過半個月的一對一教學,冷曉松的技術有了質的飛躍,今年1至7月份,冷曉松的精礦產量和精礦臺時指標都超過了其他球磨工。
冷曉松的例子并不是個例,在丁班被劉云手把手教過的“學生”還有很多。正是因為劉云孜孜不倦地傳幫帶,如今的生產丁班成了車間名副其實的高技能班組,48名職工中有1名技師、17名高級工、20名中級工。
安全是穩質高產的基本,更是不能觸碰的紅線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丁班有這樣一名職工,他習慣給同事講解安全的重要性。可是,他并不是安全員。為什么他要一直扮演安全員的角色呢?
為了探究事情的真相,記者找到了這位王師傅。“之所以當義務安全員,是因為我要將自己的經歷告訴身邊的同事,讓大家都規范操作遠離危險。”王師傅說,他在去年發生了一次危險,到現在只要想到那個事情依然覺得后怕。那天,王師傅接到1號泵上礦管堵的消息,前往現場后發現由于鐵精礦將上礦管中部堵住,他立即就拿出水管開始透通上礦管作業。
“崩……”伴著一聲巨響,隨著管道被透通的瞬間,溢出的礦漿從上礦管管口噴涌出將王師傅對面的鐵桶沖翻,嚇得王師傅出子一身冷汗。
正是因為現場站位不正確的小事差點釀成人身傷害事故。由于這件事的警醒,讓王師傅從此當起了義務安全員。
“安全是穩質高產的基礎,更是我們不能觸碰的紅線。所以,我們要從細處入手,從職工的意識和行為抓起,確保安全事故為零。”副班長李勇說,職工之間安全提醒是丁班創新安全管理的一個舉措。該班還借助班前會、班組四件事等方式,進一步增強職工的安全意識,時刻繃緊安全弦。
比、學、趕、超,鐵精礦產量連年攀升
8月1日早上7時10分,3號球磨工沈宇拿著小賬本和筆,再次來到指標公開欄前抄寫自己的小時指標。在他自制的表格中,生產指標、能源消耗、設備維護狀況等記錄得很詳細。
“我是在記錄自己的小時指標,只有對指標了解清楚,才能更好地調整操作參數。”沈宇介紹說,自今年班里開展勞動競賽以來,其他13名球磨工也都有自己的小賬本。
“從今年開始,我們班在球磨工序開展了安全、設備、質量、單機操作勞動競賽,每個班次都詳細記錄并通報職工的生產指標、能源消耗、設備維護狀況,月底據此計算個人獎金,真正體現指標從優,產量提高,多勞多得。”劉云告訴記者,通過開展勞動競賽,班組內部掀起了一場比、學、趕、超的熱潮,大家主動關心生產情況,主動學習提高技能。
“看到生產丁班的生產指標這么好,其他3個班組都開始琢磨如何改變自己班的操作模式,將劉云的倒推操作法在班里推廣運用。”磁選車間黨總支書記年青松告訴記者。
正是高素質的員工,打造了模范的班組。如今,劉云的倒推操作法已經開始為實現選礦廠鐵精礦放量生產添磚加瓦。
“1至7月份,我們班共生產鐵精礦809756噸,生產鐵精礦品位達到54%,主體設備作業率更是達到了96.44%,電單耗比計劃降低0.61,水單耗比計劃降低0.1,精礦臺時比其他班組高0.23,鐵精礦產量比去年同期增產23851噸,刷新了我們班的歷史紀錄。”班長劉云的一席話,引起全班職工陣陣歡呼。
言傳身教,讓每名職工的技術都杠杠的
“攀鋼技術能手、攀鋼敬業奉獻銅獎、鞍鋼先進生產工作者、鞍鋼勞動模范……”作為班長,劉云身上有很多的榮譽。但是,他認為,指頭硬遠遠不如拳頭硬,只有將五根指頭握成一個拳頭才有力量。
2013年,劉云總結的“沉砂拋尾倒推操作法”正式被推廣,那段時間,劉云又多了一個新身份:教師。每天的交接班會他都要給大家上課。
“沉砂拋尾倒推操作法就是以精心操作為綱,及時調整為本,確保精礦質量為前提,設備維護為基礎來進行沉砂拋尾操作。”劉云介紹說,技術能力較強的職工,一講就明白,但一些新轉崗或技術能力較薄弱的職工,很長時間都掌握不到操作法的精髓。
劉云舉了一個例子,2013年7月,他在現場巡查時發現16號球磨工冷曉松一直在將排礦口泵池補加水調小。劉云即刻上前制止,并告訴冷曉松:“補加水大小決定入旋流器壓力大小,旋流器壓力大小又決定精礦產量、質量。如果將補加水關小或全部關閉的話,會造成金屬流失甚至產量、質量指標不合格。”隨后,他又帶著冷曉松從判斷來礦性質、預判粒度粗細,調整水壓、磨礦濃度、旋流器壓力入手,手把手地教冷曉松具體的操作技巧。經過半個月的一對一教學,冷曉松的技術有了質的飛躍,今年1至7月份,冷曉松的精礦產量和精礦臺時指標都超過了其他球磨工。
冷曉松的例子并不是個例,在丁班被劉云手把手教過的“學生”還有很多。正是因為劉云孜孜不倦地傳幫帶,如今的生產丁班成了車間名副其實的高技能班組,48名職工中有1名技師、17名高級工、20名中級工。
安全是穩質高產的基本,更是不能觸碰的紅線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丁班有這樣一名職工,他習慣給同事講解安全的重要性。可是,他并不是安全員。為什么他要一直扮演安全員的角色呢?
為了探究事情的真相,記者找到了這位王師傅。“之所以當義務安全員,是因為我要將自己的經歷告訴身邊的同事,讓大家都規范操作遠離危險。”王師傅說,他在去年發生了一次危險,到現在只要想到那個事情依然覺得后怕。那天,王師傅接到1號泵上礦管堵的消息,前往現場后發現由于鐵精礦將上礦管中部堵住,他立即就拿出水管開始透通上礦管作業。
“崩……”伴著一聲巨響,隨著管道被透通的瞬間,溢出的礦漿從上礦管管口噴涌出將王師傅對面的鐵桶沖翻,嚇得王師傅出子一身冷汗。
正是因為現場站位不正確的小事差點釀成人身傷害事故。由于這件事的警醒,讓王師傅從此當起了義務安全員。
“安全是穩質高產的基礎,更是我們不能觸碰的紅線。所以,我們要從細處入手,從職工的意識和行為抓起,確保安全事故為零。”副班長李勇說,職工之間安全提醒是丁班創新安全管理的一個舉措。該班還借助班前會、班組四件事等方式,進一步增強職工的安全意識,時刻繃緊安全弦。
比、學、趕、超,鐵精礦產量連年攀升
8月1日早上7時10分,3號球磨工沈宇拿著小賬本和筆,再次來到指標公開欄前抄寫自己的小時指標。在他自制的表格中,生產指標、能源消耗、設備維護狀況等記錄得很詳細。
“我是在記錄自己的小時指標,只有對指標了解清楚,才能更好地調整操作參數。”沈宇介紹說,自今年班里開展勞動競賽以來,其他13名球磨工也都有自己的小賬本。
“從今年開始,我們班在球磨工序開展了安全、設備、質量、單機操作勞動競賽,每個班次都詳細記錄并通報職工的生產指標、能源消耗、設備維護狀況,月底據此計算個人獎金,真正體現指標從優,產量提高,多勞多得。”劉云告訴記者,通過開展勞動競賽,班組內部掀起了一場比、學、趕、超的熱潮,大家主動關心生產情況,主動學習提高技能。
“看到生產丁班的生產指標這么好,其他3個班組都開始琢磨如何改變自己班的操作模式,將劉云的倒推操作法在班里推廣運用。”磁選車間黨總支書記年青松告訴記者。
正是高素質的員工,打造了模范的班組。如今,劉云的倒推操作法已經開始為實現選礦廠鐵精礦放量生產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