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全球第二大鐵礦石廠商、澳大利亞礦業巨頭力拓集團透露,今年7月,嘉能可曾與其接洽,并提議雙方合并,但這一提議遭到了力拓集團的拒絕。
力拓集團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的聲明中稱,力拓集團董事會經協商后,一致認為合并交易不符合股東最佳利益,于8月初將拒絕意見傳達給了嘉能可。
即便力拓集團已經明確表明態度,但嘉能可似乎并未就此放棄這個意向,這家業務遍布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商還在尋求新的迂回方式。
來自彭博社的報道稱,最近幾周,嘉能可正與中國鋁業進行接觸,后者是力拓集團最大單一股東,持有力拓9.8%的股權。
但針對上述消息,中國鋁業方面多名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問詢時皆拒絕置評。
“饑餓”的嘉能可
力拓集團在公開發布拒絕合并的聲明后,嘉能可也于同一天對外宣布,不再“積極考慮”任何可能的合并交易或者向力拓股票發出收購提議。但即便如此,對于享有渠道優勢的嘉能可來說,其對上游資源的胃口一直垂涎三尺。
一名國際礦業公司內部人士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即便與力拓集團的交易已經宣布流產,但嘉能可試圖依靠分布全球的渠道網絡成為全球綜合礦業巨頭的意圖已凸顯無疑,而對于嘉能可而言,持續萎靡的礦業市場也正是其尋求收購的最佳時機。
與此同時,另一名了解嘉能可的貿易人士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嘉能可向力拓集團提議合并源于對后者鐵礦石業務的關注,而嘉能可對上游資源的興趣也僅局限于其涉足的領域。
“嘉能可對鐵礦石只有交易的渠道,自己并沒有開采,但力拓90%的利潤都來自于鐵礦石業務,而且在嘉能可看來,他們和力拓的業務沒有太多的重疊。”上述貿易人士說。
事實上,即便鐵礦石自2014年以來已下跌40%,但嘉能可對鐵礦石資源的興趣依然未減。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今年8月,嘉能可向幾內亞政府提出了投資其境內Simandou鐵礦石項目的意愿。公開資料顯示,Simandou項目是幾內亞最大的鐵礦石礦脈,其規模在全球范圍內也位列前茅。
值得注意的是,持有Simandou項目權益的其他作業者中就包括力拓集團,以及另一國際礦業巨頭淡水河谷。
“其他礦業公司都在削減資產時,嘉能可卻在大肆收購,這符合嘉能可一貫的作風,尤其在成為全球第四大礦業公司后,嘉能可對資源的渴求會更強烈。”上述國際礦業公司內部人士說。
2012年,嘉能可宣布與瑞士礦業公司斯特拉塔合并,斥資290億美元,這一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礦業領域交易,也一舉將嘉能可從一個貿易商變成了綜合礦業公司。
完成對斯特拉塔的收購后,業內對嘉能可極力獲取更多上游資源的意圖也早有所料,但對于其提議與力拓集團合并,多名業內人士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雙方均已表態放棄,但即便達成協議,后續阻力也同樣困難重重。
“力拓和必和必拓背后的股東很多都是重疊的,如果嘉能可成功收購了力拓,對必和必拓無疑是個很大的沖擊,股東不會同意這筆交易,此外,嘉能可如果拿下了力拓的資源,它在市場上一家獨大的壟斷身份勢必會遭到很多國家監管部門的制約。”一名礦業人士說。
中鋁的關鍵角色
頗具意味的是,雖然力拓集團及嘉能可均已公開發布聲明,但這筆看似流產的交易似乎仍在迷霧中進行。
來自彭博社的報道中指出,嘉能可除近期與中國鋁業接觸外,已經就收購力拓集團需要面對的監管、財務及策略等方面進行研究。報道中還稱,在今年年底前,嘉能可不會提出正式收購建議。
“嘉能可這家公司一向是不按規則出牌的,生意上的事情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變化,尤其是嘉能可這種私人合伙性質的公司。”上述了解嘉能可的貿易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由于中國鋁業無法進入力拓集團董事會,這或將成為其同意出售股權的因素之一,此外,消息人士還稱,嘉能可此前還曾接觸過力拓集團的其他股東。
但針對上述消息,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致電力拓集團相關負責人,對方拒絕發表置評。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中國鋁業尚未就與嘉能可接觸予以回應,接近中國鋁業的人士則表示,打造多金屬、國際綜合礦業公司一直是中國鋁業的戰略目標,“不排除中鋁出售部分股權,與嘉能可建立起合作關系,借助后者的優勢實現布局。”
由于中國鋁業為力拓集團單一最大股東,任何收購力拓集團的股權交易都得經過其同意,這也意味著,這筆目前看似未果的交易中,中國鋁業的態度極為關鍵,而截至目前,中國鋁業尚未對外發表任何聲明。
來自媒體的報道中稱,2008年,為阻止必和必拓1270億美元收購力拓集團,中國鋁業入股力拓集團,其代價為每股60鎊,目前力拓集團股價僅為當時的一半左右,若中國鋁業同意出售股權,其損失則顯而易見。
但上述接近中國鋁業的人士則表示,在交易徹底告吹之前,中國鋁業的關鍵表態仍將影響這一收購的后續進展。
“如果中鋁愿意出售股權,看重的絕不會是眼前股票的損失,更多的還是看嘉能可能給中鋁帶來什么。”上述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