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世界經濟復蘇進程依然緩慢且不平穩,歐元區和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復蘇格局出現新的分化。發達經濟體整體回暖,美、英兩國為主要拉動因素,歐元區處于重新恢復增長態勢。金磚五國經濟增長疲軟,其中俄羅斯和巴西表現不是很理想。“新鉆十一國”整體走勢良好。
第二,全球礦業仍處于深度調整期。國際油氣需求疲軟,原油消費量增速持續放緩,原油價格先升后降,總體走跌。另一方面,油氣勘探開發活躍,油氣產量穩中有升,主要產油國政策調整明顯。由于供需關系的變化,國際鐵礦價格持續下跌。有色金屬生產仍呈平穩增長態勢,但增幅有所回落。美元指數上升對有色金屬(包括黃金)市場呈反向影響,鋁、鎳庫存繼續維持高位,鉛鋅庫存有所下降,錫庫存基本不變,銅庫存下降明顯,未來三個月存在價格反彈的可能性。勘查活動繼續趨冷,勘查指數尚未見好轉。礦業并購交易有所回暖。
第三,國內礦業下行企穩,有望回暖。油氣對外合作進展明顯,三大石油公司總體業績表現比較平穩;原油生產基本穩定,進口快速增長;天然氣行業的黃金十年來臨,目前行業發展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期,消費增速明顯,進口渠道進一步拓寬;頁巖氣勘探開發進入規模化開發初期,但仍面臨嚴峻挑戰。鐵礦市場需求關系出現轉折性變化,鋼鐵產量增幅已持續下降,對鐵礦石的增量需求有所減弱。有色金屬生產仍呈平穩增長態勢,但增幅有所回落;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明顯縮小,尤其是冶煉投資繼續回落,產能過剩以及生產成本上升壓力顯現,產業利潤增長空間不大,增長幅度降低,預計四季度有色金屬價格雖然呈現底部上移的態勢,但是壓力較大,其中銅價還可能會進一步下探。磷礦石、鉀肥產量仍保持增長態勢,硫鐵礦產量在下降,主要化工礦產品價格今年基本呈較為平穩態勢,降幅不明顯,但是進口動力得到提升,硫礦和鉀肥的對外依存度皆位居高位;化工礦產品供需失衡,庫存增加,下游相關產業產能過剩的壓力仍然存在,企業出口在下降,經濟效益下滑。
第四,境外礦業投資出現明顯企穩反彈的跡象。投資額相對去年,同比出現了100%以上的增長;勘查開發出現企穩跡象或回升態勢;投資格局上,非洲南部仍是境外主要投資靶區;投資方式的“中方資本、西方管理”模式具有探索空間;礦業企業的國際化與金融化相互融合進一步顯現。
資源室陳甲斌、余良暉、余韻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