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今年10月29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鋼材6534萬噸,同比增長39.3%。前十個月中國鋼鐵6534萬噸的出口量超過了去年全年6234萬噸的總量。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預計今年中國鋼鐵產量將占到全球的一半,全年出口量有望達到8000萬噸。稍早前,中國海關總署對外發布的信息顯示,僅就今年9月的情況看,中國出口鋼材852萬噸,環比增加76萬噸,同比增長的幅度高達73.2%,再創歷史新高。行業分析人士認為,即使是放眼到全球市場,中國鋼材出口都具有價格上的比較優勢。
攀鋼集團進出口部門主管羅永東對彭博社表示,可以確定的是,中國鋼材擴大出口這一趨勢將會延續至明年。這樣做的結果是有可能引發貿易糾紛加劇。河北鋼鐵集團唐山分公司稱,本周將開始對拉美國家首次出口汽車鋼板。同時,宣城分公司已于11月7日對日本首次出口硬線鋼。
有外媒近日曾報道,因從中國進口的鋼鐵量大漲,印度考慮上調鋼鐵進口稅,并將在2-3天內作出決定。日本作為全球第二大鋼鐵生產國,日本東京制鐵的經理Kiyoshi Imamura表示,中國規模龐大的鋼鐵出口量將達每年1億噸,相當于日本一年的全部產量。對此,日本神戶鋼鐵公司(Kobe Steel)與韓國浦項制鐵公司(Posco)曾抱怨如洪水般涌入的低價中國鋼鐵搶占了他們的市場份額。此外,中國鋼鐵的出口遠至美國,美國九月份的鋼鐵進口量增長50%。而出口至臺灣和印度的鋼鐵量,增幅超過四倍。
中國最大的鋼鐵行業研究公司我的鋼鐵網分析師魏增敏表示,在東南亞市場上,中國生產商因成本低廉而得以以超低價格出售某些鋼鐵產品;其價格比韓國的低40-50美元/噸,比日本的低100美元/噸,這對當地廠商來說誘惑力很大。分析師認為,中國鋼材價格低廉這不僅僅是因為勞動力成本低廉,最大的優勢在于鋼鐵生產的規模。中國鋼鐵生產商之間競爭激烈,使得他們不得不壓縮利潤,降低價格。中國海關發言人鄭躍聲表示,中國鋼鐵行業產能嚴重過剩,一些地區的鋼材已經跌到“白菜價”。由于經濟增速放緩導致國內需求不振,中國鋼企開始努力向國際市場尋求出路,試圖通過出口來彌補國內市場的缺口。雖然中國大多數鋼鐵主要是出口到亞洲地區,但通過價格的連鎖反應和全球的鋼貿流通讓歐美也感受到了壓力。
外媒近日援引美國鋼鐵協會副會長凱文-登普西的話稱:“美國鋼鐵行業來自世界各地的進口呈現出非常可觀的增長。我們看到美國經濟正在出現一些改善跡象,且鋼鐵的所有增長似乎都來自進口,其中包括來自中國的進口。”
瑞士信貸銀行分析師邁克-希萊克說,迄今為止,美國鋼材價格還相對保持堅挺,“但如果價格進一步下跌,對中國就可能出現更多抱怨”。中國鋼鐵出口大增,將加劇與美國、歐洲及其他貿易伙伴的貿易摩擦。
2010年至2013年期間,中國的鋼材出口一直處于穩步增長的狀態,不僅總量在提升,出口區域也在擴大。比如,2010年中國就實現了凈出口鋼材2613萬噸,增幅達到278%之多。但2010年后,出口的增幅同比呈現出下降趨勢。2014年,讓人頗有些意外,幾乎每個月,中國鋼材出口都實現了“創新高”。其中,4月中國鋼材出口是“創出近6年新高”,到了8月和9月,單月的成績創出了“歷史新高”。
據倫敦金屬咨詢公司CRU上月的數據顯示,自今年一月以來,全球鋼材平均售價同比下跌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