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控制三家公司,假賣4000余噸鋼材,誘騙1510萬元承兌匯票,一周內交易完成后,受害公司報警,警方偵破此案。近日,青山警方披露了這起詐騙案。
33歲的吳立(化名),來自湖北廣水。幾年來,吳立與朋友一起,分別在武漢、江蘇無錫和南通等地,注冊3家公司,經營鋼材等生意。
虛構鋼材交易忽悠物流公司
今年7月17日,吳立指使他掌控的武漢某公司,與武漢一家大型物流公司簽訂鋼材購銷合同,稱將出售4000余噸鋼材。同時,吳立“介紹”了他在江蘇無錫的公司,來購買這批鋼材。
如果交易完成,武漢這家物流公司僅轉手,即可獲得每噸100元的差價,“幾天功夫,轉手就可以賺取40余萬元的差價。”
物流公司聽信了吳立帶來的“生意”。出于安全起見,物流公司要求無錫某公司先支付300萬元的保證金,以防被騙。無錫某公司答應支付押金。這樣,物流公司簽訂了購買鋼材的合同。第二天,物流公司從銀行開出3張承兌匯票,一共1510萬元,以待買進鋼材。
為騙錢下血本300萬元
7月19日,無錫某公司匯入物流公司300萬元保證金。物流公司收到這筆押金后,他們的銷售和財物人員仍很謹慎,沒有直接將匯票支付給吳立的武漢某公司,而是直接將承兌匯票,交給提供鋼材的合肥某鋼鐵公司。
合肥某鋼鐵公司收到巨額匯票后,吳立指使他的第三家公司——南通某公司財務人員,前往領取匯票。
隨后,南通某公司將這筆1510萬元的承兌匯票,用于償還了債務。這樣,吳立用300萬元的保證金當“誘餌”,騙取了物流公司1510萬元。
9月24日,因沒有得到鋼材,物流公司向青山公安分局報案。警方隨即介入調查,將這起詐騙案偵破。
據了解,這起詐騙案是青山警方破獲的單筆涉案金額最高的案件。
湖北誠明律師事務所林穎律師說,依據法律規定,商家從銀行開出的承兌匯票,具備銀行信譽,只不過是一種遠期兌現支付。匯票一旦開出,到了兌現時間,持票人前來兌現,銀行方將無條件兌現。
本案中,這張1510萬元的承兌匯票,如果涉嫌非法流通,應當在承兌日期到來前追回。否則,銀行到期支付后,不承擔風險責任。
■小資料 什么是承兌匯票?
承兌匯票,是出票人簽發的,委托付款人(一般是銀行)在指定日期內,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據。這種由銀行以外的付款人承諾兌現的匯票,叫承兌匯票。商業承兌匯票業務僅限于人民幣,匯票的付款期限最長不超過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