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上午十時,隨著最后一爐鋼坯的煉成,服役了57年的青鋼煉鋼總廠圓滿完成肩負的歷史使命,正式推出了青鋼生產的運行序列。
自青鋼一高速線材廠提前關停后,青鋼已關停3座高爐,一個煉鋼廠,3條扎線生產線,已近關停產能50%,標志著青鋼向環保搬遷、節能減排、轉型升級邁出穩健實質性步伐。根據整體搬遷計劃,青鋼需在2015年底前完成老廠區關停,膠南新區全部建成投產。
年輕職工盼遷新廠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遵義路上的青島鋼鐵集團,工廠內異常平靜。在第一煉鋼廠生產車間,最后一爐鋼出爐。這批鋼材像英雄那樣披上了大紅花。不少工人神情頗為感傷。
“我們都知道鋼廠要搬了,在這里干了30多年,確實非常不舍得,我把最好的青春都留在了這里。”劉師傅19歲進入鋼廠,一直在車間一線工作,隨著老鋼廠停產,他也到了提前退休的年紀。劉師傅說,他正在計劃退休后的生活。
更多的工人則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今年28歲的小王是鋼廠的技術骨干,他期盼著到董家口新廠區的生活,“新廠區的設備很先進,環境比這邊好多了,也有很多娛樂設施,我們年輕工人都很期待。”
對于老鄰居的搬遷,鋼廠周邊的居民感情復雜,他們既留戀又糾結。家住鋼廠附近的王文明老人今年66歲,見證了鋼廠57年的風風雨雨,小的時候他經常和小伙伴們在鋼廠附近玩。“搬走了也是好事,畢竟污染減少了。”王文明感慨地說。
見證島城工業輝煌
青鋼第一煉鋼廠廠長甄先鋒介紹,青鋼一煉鋼在“大煉鋼鐵”的時代誕生。1958年建立至今,從1.5噸直筒轉爐到6噸側吹轉爐,再到15噸、35噸純氧頂吹轉爐,80噸、100噸純氧頂底復吹轉爐,到“一鍵煉鋼”;從化鐵爐鐵水到高爐鐵水;從手拉肩扛的模鑄到現代化的全連鑄;從1959年10月13日的第一爐鋼水,到如今的年產200萬噸,截止到2014年,已累計生產鋼3781.57萬噸,從單一到多元化優質品種,見證了青鋼及鋼鐵業的變革、創新與發展。
“剛建廠時,是在雜草叢生、一片荒蕪的土地上,我們頭戴柳條帽,手握鋼釬,風餐露宿,但我們沒有退縮,仍感天動地建設著”一煉鋼創建者、退休工人代表省勞模董立初回憶當初建廠情景說。
“一煉鋼在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也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的煉鋼人才,培養了一批國家、省、市級勞模、技術專家、各層級的管理人才。”青鋼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首席執行官王君庭說。
新廠預計今年投產
“青鋼搬遷絕不是一次簡單的空間移動,而是一次整體的升級。”王君庭說,提前關停一煉鋼,可以集中更多的骨干力量投入到新廠區,加快搬遷發展步伐。一煉鋼的關停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
按照計劃,青鋼搬遷項目從2012年啟動,計劃3年建成投產,同時青鋼老廠區全部生產設施關停或遷建。全部工程在2015年6月建成投產。據了解,青鋼搬遷項目總投資為164億元。新廠投產后,將成為國內領先、國際知名、具有突出競爭優勢的優特鋼、精品線棒材生產基地。
老城區企業搬遷進入攻堅戰
記者從青島市老企業搬遷辦公室獲悉,從2014年開始,青島老城區企業搬遷就進入攻堅戰時期,青鋼、海晶、雙星等大企業搬遷改造都進入實質性階段,其中,青鋼新廠區正在全面建設,海晶化工在去年年底試車,雙星新廠區已啟動奠基。在已經啟動搬遷的100家企業中,40戶竣工、34戶在建、26戶正在進行方案論證。
自青鋼一高速線材廠提前關停后,青鋼已關停3座高爐,一個煉鋼廠,3條扎線生產線,已近關停產能50%,標志著青鋼向環保搬遷、節能減排、轉型升級邁出穩健實質性步伐。根據整體搬遷計劃,青鋼需在2015年底前完成老廠區關停,膠南新區全部建成投產。
年輕職工盼遷新廠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遵義路上的青島鋼鐵集團,工廠內異常平靜。在第一煉鋼廠生產車間,最后一爐鋼出爐。這批鋼材像英雄那樣披上了大紅花。不少工人神情頗為感傷。
“我們都知道鋼廠要搬了,在這里干了30多年,確實非常不舍得,我把最好的青春都留在了這里。”劉師傅19歲進入鋼廠,一直在車間一線工作,隨著老鋼廠停產,他也到了提前退休的年紀。劉師傅說,他正在計劃退休后的生活。
更多的工人則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今年28歲的小王是鋼廠的技術骨干,他期盼著到董家口新廠區的生活,“新廠區的設備很先進,環境比這邊好多了,也有很多娛樂設施,我們年輕工人都很期待。”
對于老鄰居的搬遷,鋼廠周邊的居民感情復雜,他們既留戀又糾結。家住鋼廠附近的王文明老人今年66歲,見證了鋼廠57年的風風雨雨,小的時候他經常和小伙伴們在鋼廠附近玩。“搬走了也是好事,畢竟污染減少了。”王文明感慨地說。
見證島城工業輝煌
青鋼第一煉鋼廠廠長甄先鋒介紹,青鋼一煉鋼在“大煉鋼鐵”的時代誕生。1958年建立至今,從1.5噸直筒轉爐到6噸側吹轉爐,再到15噸、35噸純氧頂吹轉爐,80噸、100噸純氧頂底復吹轉爐,到“一鍵煉鋼”;從化鐵爐鐵水到高爐鐵水;從手拉肩扛的模鑄到現代化的全連鑄;從1959年10月13日的第一爐鋼水,到如今的年產200萬噸,截止到2014年,已累計生產鋼3781.57萬噸,從單一到多元化優質品種,見證了青鋼及鋼鐵業的變革、創新與發展。
“剛建廠時,是在雜草叢生、一片荒蕪的土地上,我們頭戴柳條帽,手握鋼釬,風餐露宿,但我們沒有退縮,仍感天動地建設著”一煉鋼創建者、退休工人代表省勞模董立初回憶當初建廠情景說。
“一煉鋼在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也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的煉鋼人才,培養了一批國家、省、市級勞模、技術專家、各層級的管理人才。”青鋼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首席執行官王君庭說。
新廠預計今年投產
“青鋼搬遷絕不是一次簡單的空間移動,而是一次整體的升級。”王君庭說,提前關停一煉鋼,可以集中更多的骨干力量投入到新廠區,加快搬遷發展步伐。一煉鋼的關停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
按照計劃,青鋼搬遷項目從2012年啟動,計劃3年建成投產,同時青鋼老廠區全部生產設施關停或遷建。全部工程在2015年6月建成投產。據了解,青鋼搬遷項目總投資為164億元。新廠投產后,將成為國內領先、國際知名、具有突出競爭優勢的優特鋼、精品線棒材生產基地。
老城區企業搬遷進入攻堅戰
記者從青島市老企業搬遷辦公室獲悉,從2014年開始,青島老城區企業搬遷就進入攻堅戰時期,青鋼、海晶、雙星等大企業搬遷改造都進入實質性階段,其中,青鋼新廠區正在全面建設,海晶化工在去年年底試車,雙星新廠區已啟動奠基。在已經啟動搬遷的100家企業中,40戶竣工、34戶在建、26戶正在進行方案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