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鋼鐵電商,短期不可能盈利,現在的目標就是搶占市場。”在說出這些話時,找鋼網創始人兼CEO王東,剛剛獲得來自IDG、紅杉資本等1億美元的D輪融資,此時,距離這家電商平臺成立還不到三年。
“第一筆天使投資時只有1000萬元人民幣,現在這一輪的估值已經很高了,但我們相信,未來找鋼網會是個百億美元的大市值公司。”主要負責此次投資的IDG副總裁張海濤告訴記者。
看中鋼鐵電商的不只是風投機構,仿佛在一夜之間,大鋼廠、流通商都開始紛紛涉足這一領域。資本強勢跟進的背后,是鋼鐵電商潛在市場空間巨大,然而,目前各類鋼鐵電商平臺仍處于“燒錢”階段,未來如何盈利,則充滿了想象空間。
找鋼網樣本
找鋼網是在2012年5月正式上線的,起先做的就是一個網站,讓代理商將要出售的鋼材信息掛在上面,服務商則可以在上面搜索需要的信息,看到合適的雙方可以聯系并達成交易。
之后,找鋼網逐步摸索一套業務模式—“撮合+自營”:“撮合”是指由找鋼網擔任中間人的角色,為鋼廠和次終端、終端客戶牽線搭橋,促成交易;“自營”則是指鋼廠入駐找鋼網平臺出售鋼材,并在2013年上線了找鋼商城。
“2012年上線時,我們整個交易規模只有2000多萬元,到了2014年12月份,我們的交易規模達到2000多萬噸,交易總額688億元,較2013年431萬噸(交易總額153億元)提高了374%。”王東告訴記者,在找鋼網的平臺上,采購注冊用戶已超過2萬家,其中小型鋼貿商和長期有采購行為的大型鋼貿商數量有1萬余家。
不過,王東也坦陳,目前找鋼網還處于投入大于產出的階段。收入來源主要在交易、倉儲環節,比如先從鋼廠進貨,銷售后賺取一定的傭金,再比如跟一些國企的空閑倉庫合作,通過客戶貨物簡加工或者儲存后獲得返利。
“最大的成本是人力,此次融資后的重點投入也是繼續招募技術和金融領域的人才,并繼續向全國擴張,以及物流等增值服務領域滲透。”王東透露,2014年,找鋼網就將全國19家分公司復制了發源地上海模式,同時推出了整合社會車輛的第四方物流平臺“胖貓物流”和為客戶提供授信的“胖貓白條”,“這三年我們看重的就是擴張,占據更多市場份額,2015年的目標是總交易量5000萬噸,在鋼鐵流通領域的市場份額從4%增長到8%,同時將在物流、金融、倉儲等領域發力,打造全產業鏈電商。”
盈利模式探究
盡管找鋼網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鋼鐵電商第三方平臺之一,但相對于每年千億規模的鋼鐵流通量來說,增長空間依然巨大,這也是不斷追加投資的資本最看重的,當然,市場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就在上周,寶鋼集團和寶鋼股份擬共同投資20億元加碼電商拓展鋼鐵電商服務,而鋼貿發家的西本新干線也宣布斥資10億聯手江蘇西城鋼鐵共同打造華東最大螺紋鋼在線商城。
知情人士對記者透露,目前已經由央企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參股的西本新干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將得到中國鐵物進一步的資金和資源支持,未來中國鐵物旗下公司在各地流通的鋼材,有望更多通過西本新干線的電商平臺銷售。
而截至2014年底,國內相對較大的鋼鐵電商平臺已經達到174家。據記者了解,目前涉足鋼鐵電商的企業主要包括第三方平臺,如找鋼網、鋼銀等;大型流通商電商平臺,如西本新干線,五礦鑫益聯等;以及鋼廠辦的電商平臺,如華菱鋼鐵(000932.SZ)旗下的荷鋼網,河北鋼鐵交易中心等。
“當前鋼鐵電商間的競爭,已從前期單純地追求做大規模和流量、吸引人氣方面,逐步轉移到追求全產業鏈閉環模式的升級方面。”西本新干線首席分析師邱躍成告訴記者,現在全國鋼鐵電商已接近200家,然而市場容量總體是有限的,各電商間不僅要比拼商業模式布局,還得拼資金實力、技術支撐、服務水平等綜合實力,最終能從市場中脫穎而出成為電商巨頭的估計最多3~5家,其他多數電商很可能被淘汰或整合。
對于鋼鐵電商的盈利模式,邱躍成認為依靠鋼廠代銷的返利還遠難以彌補日常支出,“在做到一定規模后,后期的重心將是在金融、物流方面進行布局,這可能才是能真正產生利潤的重點,比如為買賣雙方提供融資,再比如后期第三方支付的資金沉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