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兩會”閉幕,“共抗危機保生存,創新驅動促轉型”的工作主題指引著包鋼向更強更高階段邁進。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周秉利在全委會報告中指出,必須依靠創新驅動提升軟實力,加快轉型升級。“加快技術、管理、商業模式、環保、人才等創新,不斷打造足以抗拒行業風險考驗的強大核心競爭力。”全委會報告激昂的話語在職工耳畔久久回響。
技術創新邁向“包鋼創造”
包鋼深化技術創新,就要建立一個以用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站在前沿、面向市場、貼近現場的高效研發體系。推進技術創新由關注單一產品向關注產線競爭力研究轉變,由關注局部向關注系統研究轉變,由關注本行業向關注產業鏈研究轉變,由關注技術先進性向關注技術經濟先進性研究轉變等“四個轉變”,讓包鋼的眼界更加寬廣、更加長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深化技術創新要加強對外合作,以“引進外智,調動內智”,在稀土鋼、稀土新材料研發等方面實現重大突破。鋼鐵產業、稀土產業要站在更高平臺上,開拓世界新領域。
縱觀近年來鋼鐵企業風風雨雨,生存艱難的企業大多陷入同質化競爭的泥沼,差異化戰略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取勝之道。包鋼自有礦山資源獨特,這也造就了包鋼鋼中含稀土、鈮的差異化優勢。經過持續結構調整,包鋼已經具備多條精品線,特別是鋼軌產線優勢凸顯。在保持和提升優勢的同時,包鋼已經向高強汽車用鋼、高等級管線用鋼、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特殊無縫管等高附加值產品領域進軍。
管理創新打造“包鋼效率”
包鋼人在推行“兩制”、卓越績效管理、精益管理、5S管理的經驗積累,正在拓寬企業科學發展之路,為企業創造更多經濟效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管理只有創新,沒有終點。在深化精益管理中,重點推進準時化拉動,提升鋼鐵主業的價值創造能力;精益車間創建活動全面推開,努力打造精益“現場”和最優效率。深化5S管理全面推進“三化”,為精益管理奠定基礎。卓越績效管理要深化專項改進,借設立“包鋼質量獎”之機,繼續爭創“全國質量獎”。加強人工成本管理,要對標先進,做好定崗定編,嚴控入口,暢通出口;控制處職、科職和機關人員職數,清理外協單位和人員,逐步分流主業富余人員,讓管理創新創出“包鋼效率”。
商業模式創新壯大博弈優勢
市場價格一降再降,利潤不斷攤薄,這是鋼鐵行業的新常態。“保生存促轉型”必先穩固銷售的“龍頭”,創新具有包鋼特色的商業模式。
新型商業模式以擴大直供直銷用戶比例為首要,進一步完善研產銷一體化運行模式。包鋼加大產品的市場拓展和銷售力度,做好售前、售中、售后一體化服務。研發提前介入市場,與中高端用戶共同成立研發中心,實現量身定做、“私人訂制”。通過培育具有穩定批量和發展前景的中高端用戶群,帶動品種結構和品牌一步步走向高端。
創新營銷機制是商業模式創新的重點。在包鋼,建立分工明確、運轉高效的營銷管理體系;加大產品銷售考核力度,提高高效益產品的推廣銷售考核比重;推行銷售代理制,設定考核標準,細分市場責任總包,超額效益部分加大獎勵;拓展電子商務,在互聯網銷售中占得一席之地等措施,將匯聚成強大激勵,推動營銷工作最大化將包鋼產品優勢轉化為效益優勢。
環保創新托起“生態包鋼”
今年年初,國家通報華北地區大氣污染督查情況,點名表揚包鋼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的重大進展,“綠色包鋼”新形象得到充分肯定。
今年是最嚴格的環保法和行業新標準實施的起始之年。包鋼雖然已基本具備環保創一流的條件,但與先進企業尚有一定差距。差距即動力。對照新標,倒推目標,加大宣傳,責任到人,簽訂軍令狀,從嚴從重考核等一系列措施,將牢牢鞏固包鋼的環保防線。
今年,公司計劃投資10億元以上,完成或推進13項環保項目,加快高爐上料系統除塵改造等重點工程,同時對已投產項目從嚴考核運行。建設花園式工廠是“綠色包鋼”的外在魅力,推動廠區環境治理由綠化向美化轉變,建設城市與企業的一體化景觀帶,逐步探索城市廢棄物的綜合利用,走社區化鋼企之路。
環境經營是鋼企環保工作的更高層次。今年,包鋼將努力實現鋼鐵產品和稀土產品的制造、能源轉換和再資源化等功能;構建完整的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鏈,形成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一體化的綠色發展模式。
人才培養創新暢通智慧涌流
今年1月,自治區總工會、包頭市總工會命名一批“職工創新工作室”,包鋼兩個工作室獲殊榮。包鋼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工作邁上新臺階。
推進職業化建設,是今年公司人才創新的重點,“建立職業經理人選聘制度”首次提出,成為提高中層管理干部的企業家素養和經營管理能力的良好開端。對技術人才而言,包鋼“個性化職業生涯規劃”的提出,更加關注技術人才的個人特長,同時啟動一至兩個中長期的頂尖科技人才培養計劃,更會形成具有行業影響力的技術人才梯隊。今年公司將重點加強“兩室”建設,努力鍛造一支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隊伍。此外,包鋼建立開放型人才機制,健全人才素質綜合評價機制,打破藩籬,在人才競爭中開拓創新。
再造軟實力,創新驅動正是重要途徑。創新,層面眾多,渠道多樣。2015年,包鋼創新驅動迎來高速“換擋期”。
技術創新邁向“包鋼創造”
包鋼深化技術創新,就要建立一個以用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站在前沿、面向市場、貼近現場的高效研發體系。推進技術創新由關注單一產品向關注產線競爭力研究轉變,由關注局部向關注系統研究轉變,由關注本行業向關注產業鏈研究轉變,由關注技術先進性向關注技術經濟先進性研究轉變等“四個轉變”,讓包鋼的眼界更加寬廣、更加長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深化技術創新要加強對外合作,以“引進外智,調動內智”,在稀土鋼、稀土新材料研發等方面實現重大突破。鋼鐵產業、稀土產業要站在更高平臺上,開拓世界新領域。
縱觀近年來鋼鐵企業風風雨雨,生存艱難的企業大多陷入同質化競爭的泥沼,差異化戰略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取勝之道。包鋼自有礦山資源獨特,這也造就了包鋼鋼中含稀土、鈮的差異化優勢。經過持續結構調整,包鋼已經具備多條精品線,特別是鋼軌產線優勢凸顯。在保持和提升優勢的同時,包鋼已經向高強汽車用鋼、高等級管線用鋼、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特殊無縫管等高附加值產品領域進軍。
管理創新打造“包鋼效率”
包鋼人在推行“兩制”、卓越績效管理、精益管理、5S管理的經驗積累,正在拓寬企業科學發展之路,為企業創造更多經濟效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管理只有創新,沒有終點。在深化精益管理中,重點推進準時化拉動,提升鋼鐵主業的價值創造能力;精益車間創建活動全面推開,努力打造精益“現場”和最優效率。深化5S管理全面推進“三化”,為精益管理奠定基礎。卓越績效管理要深化專項改進,借設立“包鋼質量獎”之機,繼續爭創“全國質量獎”。加強人工成本管理,要對標先進,做好定崗定編,嚴控入口,暢通出口;控制處職、科職和機關人員職數,清理外協單位和人員,逐步分流主業富余人員,讓管理創新創出“包鋼效率”。
商業模式創新壯大博弈優勢
市場價格一降再降,利潤不斷攤薄,這是鋼鐵行業的新常態。“保生存促轉型”必先穩固銷售的“龍頭”,創新具有包鋼特色的商業模式。
新型商業模式以擴大直供直銷用戶比例為首要,進一步完善研產銷一體化運行模式。包鋼加大產品的市場拓展和銷售力度,做好售前、售中、售后一體化服務。研發提前介入市場,與中高端用戶共同成立研發中心,實現量身定做、“私人訂制”。通過培育具有穩定批量和發展前景的中高端用戶群,帶動品種結構和品牌一步步走向高端。
創新營銷機制是商業模式創新的重點。在包鋼,建立分工明確、運轉高效的營銷管理體系;加大產品銷售考核力度,提高高效益產品的推廣銷售考核比重;推行銷售代理制,設定考核標準,細分市場責任總包,超額效益部分加大獎勵;拓展電子商務,在互聯網銷售中占得一席之地等措施,將匯聚成強大激勵,推動營銷工作最大化將包鋼產品優勢轉化為效益優勢。
環保創新托起“生態包鋼”
今年年初,國家通報華北地區大氣污染督查情況,點名表揚包鋼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的重大進展,“綠色包鋼”新形象得到充分肯定。
今年是最嚴格的環保法和行業新標準實施的起始之年。包鋼雖然已基本具備環保創一流的條件,但與先進企業尚有一定差距。差距即動力。對照新標,倒推目標,加大宣傳,責任到人,簽訂軍令狀,從嚴從重考核等一系列措施,將牢牢鞏固包鋼的環保防線。
今年,公司計劃投資10億元以上,完成或推進13項環保項目,加快高爐上料系統除塵改造等重點工程,同時對已投產項目從嚴考核運行。建設花園式工廠是“綠色包鋼”的外在魅力,推動廠區環境治理由綠化向美化轉變,建設城市與企業的一體化景觀帶,逐步探索城市廢棄物的綜合利用,走社區化鋼企之路。
環境經營是鋼企環保工作的更高層次。今年,包鋼將努力實現鋼鐵產品和稀土產品的制造、能源轉換和再資源化等功能;構建完整的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鏈,形成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一體化的綠色發展模式。
人才培養創新暢通智慧涌流
今年1月,自治區總工會、包頭市總工會命名一批“職工創新工作室”,包鋼兩個工作室獲殊榮。包鋼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工作邁上新臺階。
推進職業化建設,是今年公司人才創新的重點,“建立職業經理人選聘制度”首次提出,成為提高中層管理干部的企業家素養和經營管理能力的良好開端。對技術人才而言,包鋼“個性化職業生涯規劃”的提出,更加關注技術人才的個人特長,同時啟動一至兩個中長期的頂尖科技人才培養計劃,更會形成具有行業影響力的技術人才梯隊。今年公司將重點加強“兩室”建設,努力鍛造一支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隊伍。此外,包鋼建立開放型人才機制,健全人才素質綜合評價機制,打破藩籬,在人才競爭中開拓創新。
再造軟實力,創新驅動正是重要途徑。創新,層面眾多,渠道多樣。2015年,包鋼創新驅動迎來高速“換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