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今年5月1日起,依法適當下調鐵礦石資源稅征收比例,減按規定稅額的40%征收。
會議指出,這主要為了改善鐵礦石企業生產經營環境、促進結構調整、支持上下游產業協調發展和升級、保障國家資源供應安全。
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下調資源稅稅額能幫助降低部分生產成本,但作用有限。因為國內鐵礦石品位較低、露天礦產少,國外礦山具有明顯的生產優勢,這是造成國內礦廠虧損的主要原因。
1噸鐵精粉減稅12-40元
根據我國資源稅暫行條例,鐵礦石資源稅依據礦山等級劃分,每噸原礦稅收負擔為10-25元不等。
有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國內生產一噸鐵精粉所交的資源稅少的可能是20-30元一噸,多的可以達到50-60元一噸。
另有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我國鐵礦石的平均品位在20%-40%之間,生產一噸63品位的鐵精粉,需要1.58噸原礦,資源稅大概在26-63元/噸。
分析師進一步表示,在鐵礦石企業調研時,有企業表示現在生產一噸鐵精粉,企業要虧損200-300塊錢。現在對資源稅進行60%的減免,最多能幫助企業減稅40元,能緩解企業經營壓力,但作用相對有限。
國內鐵礦石企業的壓力,主要來自于進口鐵礦石價格的連續下跌。4月7日,普氏62%鐵礦石指數為47.75美元/干噸,2015年年初至今已累計下降約33%。據力拓總裁介紹,力拓鐵礦石生產成本大致在19.5美元,加上油價下跌及匯率等因素,成本大約為17美元。
分析師表示,國內鐵礦石品位較低,地下礦區居多,開采成本較高,不像澳大利亞、巴西等地露天礦區居多。中國鐵礦石的平均成本平均為60美元,只有少數50美元的礦區,大多數礦山的成本都在80美元以上。
分析師進一步表示,在國內鐵礦石供大于求的背景下,減少的這部分稅收負擔,可能更多利好鋼鐵企業。因為在礦石企業和鋼鐵企業關系中,鋼鐵企業處于強勢地位,更有議價權。
稅改難題
鐵礦石、鋼鐵企業或協會曾在不同場合呼吁,國內鐵礦石的稅費負擔較重。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張長富曾表示,稅費負擔日益過重嚴重影響到國內鐵礦山發展和正常生產經營,影響到進口鐵礦石價格的合理回歸,也影響到鋼鐵行業的盈利能力。
除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外的其他礦產資源稅改革,在今年稅改的議程中,資源稅改革的方向為從目前的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通過石油天然氣資源稅改革,石油天然氣的資源稅稅負有所提高;煤炭由于整體行業不景氣,去年年末推出的資源稅改革,改后稅負與原有稅負基本持平。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學界對鐵礦石資源稅改革的方向存在爭議,一方認為應該增加鐵礦石資源稅稅負,來促進資源節約,因為是不可再生資源;一方認為,在國際進口鐵礦石的低價壓力下,應該下調稅負,改善鐵礦石經營環境。這是一個兩難選擇。
我國70%以上的鐵礦石依賴國際進口,又使得鐵礦石生產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上升到國家資源保障的高度。
2014年末,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副會長雷平喜指出,未來鐵礦石價格走勢并不是只有單一向下的路徑,而是新形勢下“礦”與“鋼”博弈的綜合體現,取決于礦業巨頭的經營戰略,更取決于我國鐵礦資源供應保障戰略。
資源稅作為地方稅,一些以鐵礦石為支柱財源的基層政府,其收入將會受到很大影響。張斌進一步指出,這些基層政府減少的財力,可通過省級政府的轉移支付加以彌補,問題不會太大。
會議指出,這主要為了改善鐵礦石企業生產經營環境、促進結構調整、支持上下游產業協調發展和升級、保障國家資源供應安全。
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下調資源稅稅額能幫助降低部分生產成本,但作用有限。因為國內鐵礦石品位較低、露天礦產少,國外礦山具有明顯的生產優勢,這是造成國內礦廠虧損的主要原因。
1噸鐵精粉減稅12-40元
根據我國資源稅暫行條例,鐵礦石資源稅依據礦山等級劃分,每噸原礦稅收負擔為10-25元不等。
有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國內生產一噸鐵精粉所交的資源稅少的可能是20-30元一噸,多的可以達到50-60元一噸。
另有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我國鐵礦石的平均品位在20%-40%之間,生產一噸63品位的鐵精粉,需要1.58噸原礦,資源稅大概在26-63元/噸。
分析師進一步表示,在鐵礦石企業調研時,有企業表示現在生產一噸鐵精粉,企業要虧損200-300塊錢。現在對資源稅進行60%的減免,最多能幫助企業減稅40元,能緩解企業經營壓力,但作用相對有限。
國內鐵礦石企業的壓力,主要來自于進口鐵礦石價格的連續下跌。4月7日,普氏62%鐵礦石指數為47.75美元/干噸,2015年年初至今已累計下降約33%。據力拓總裁介紹,力拓鐵礦石生產成本大致在19.5美元,加上油價下跌及匯率等因素,成本大約為17美元。
分析師表示,國內鐵礦石品位較低,地下礦區居多,開采成本較高,不像澳大利亞、巴西等地露天礦區居多。中國鐵礦石的平均成本平均為60美元,只有少數50美元的礦區,大多數礦山的成本都在80美元以上。
分析師進一步表示,在國內鐵礦石供大于求的背景下,減少的這部分稅收負擔,可能更多利好鋼鐵企業。因為在礦石企業和鋼鐵企業關系中,鋼鐵企業處于強勢地位,更有議價權。
稅改難題
鐵礦石、鋼鐵企業或協會曾在不同場合呼吁,國內鐵礦石的稅費負擔較重。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張長富曾表示,稅費負擔日益過重嚴重影響到國內鐵礦山發展和正常生產經營,影響到進口鐵礦石價格的合理回歸,也影響到鋼鐵行業的盈利能力。
除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外的其他礦產資源稅改革,在今年稅改的議程中,資源稅改革的方向為從目前的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通過石油天然氣資源稅改革,石油天然氣的資源稅稅負有所提高;煤炭由于整體行業不景氣,去年年末推出的資源稅改革,改后稅負與原有稅負基本持平。
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學界對鐵礦石資源稅改革的方向存在爭議,一方認為應該增加鐵礦石資源稅稅負,來促進資源節約,因為是不可再生資源;一方認為,在國際進口鐵礦石的低價壓力下,應該下調稅負,改善鐵礦石經營環境。這是一個兩難選擇。
我國70%以上的鐵礦石依賴國際進口,又使得鐵礦石生產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上升到國家資源保障的高度。
2014年末,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副會長雷平喜指出,未來鐵礦石價格走勢并不是只有單一向下的路徑,而是新形勢下“礦”與“鋼”博弈的綜合體現,取決于礦業巨頭的經營戰略,更取決于我國鐵礦資源供應保障戰略。
資源稅作為地方稅,一些以鐵礦石為支柱財源的基層政府,其收入將會受到很大影響。張斌進一步指出,這些基層政府減少的財力,可通過省級政府的轉移支付加以彌補,問題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