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自5月1日起依法適當下調鐵礦石資源稅征收比例,減按規定稅額的40%征收。
這是去年至今國際礦價跌幅過半以來,國家首次出臺減稅政策,對深陷困境的國內礦山無異于重大利好。不過業內人士認為,這一調整只是杯水車薪,我國鐵礦業亟待推進深入減負和企業整合的綜合“療法”,提升競爭力,維護產業安全。
這次調整是鐵礦資源稅征收比例降幅最大的一次。調整過后,資源稅征收額將相當于目前征收額的一半,按照3噸鐵礦石生產1噸63%的鐵精礦計算,將為企業每噸減輕稅收負擔20元至45元。
然而,這樣的減負額度并不足以“救命”。去年以來,國際礦價(62%品位的鐵精礦)在每噸130美元的水平上一路狂跌,2015年至今更是一路下滑至每噸47美元,已跌破國內大多數礦企的成本線。
這次減稅雖然額度不大,但在當前形勢下打響了給礦企減負的“第一槍”,因此備受業內關注。
據中國地質科學院資源戰略研究室等多家權威機構預測,國際礦價總體趨勢是短期下跌、中期反彈、長遠看漲。一些人士擔心,如果國內鐵礦企業在這輪沖擊中大批退出,未來一旦市場形勢轉好,自給率降低的中國鋼鐵業將在鐵礦石貿易談判中進一步降低話語權。
此外,我國鐵礦行業擁有超14億噸產能、4000多家企業和近百萬名從業人員。一旦礦山大量停產,將讓很多傳統礦區遭遇財政困難,大量工人失業容易引發社會問題,而且因礦山開采帶來的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等問題也將面臨無人投入的尷尬。
一些人士建議,國家應開通礦山企業上市融資綠色通道,解決目前困境下的礦山投資問題;地方政府應大力淘汰落后產能,重點企業應趁當前逆市加快行業整合,推進行業升級改造和技術進步。
這是去年至今國際礦價跌幅過半以來,國家首次出臺減稅政策,對深陷困境的國內礦山無異于重大利好。不過業內人士認為,這一調整只是杯水車薪,我國鐵礦業亟待推進深入減負和企業整合的綜合“療法”,提升競爭力,維護產業安全。
這次調整是鐵礦資源稅征收比例降幅最大的一次。調整過后,資源稅征收額將相當于目前征收額的一半,按照3噸鐵礦石生產1噸63%的鐵精礦計算,將為企業每噸減輕稅收負擔20元至45元。
然而,這樣的減負額度并不足以“救命”。去年以來,國際礦價(62%品位的鐵精礦)在每噸130美元的水平上一路狂跌,2015年至今更是一路下滑至每噸47美元,已跌破國內大多數礦企的成本線。
這次減稅雖然額度不大,但在當前形勢下打響了給礦企減負的“第一槍”,因此備受業內關注。
據中國地質科學院資源戰略研究室等多家權威機構預測,國際礦價總體趨勢是短期下跌、中期反彈、長遠看漲。一些人士擔心,如果國內鐵礦企業在這輪沖擊中大批退出,未來一旦市場形勢轉好,自給率降低的中國鋼鐵業將在鐵礦石貿易談判中進一步降低話語權。
此外,我國鐵礦行業擁有超14億噸產能、4000多家企業和近百萬名從業人員。一旦礦山大量停產,將讓很多傳統礦區遭遇財政困難,大量工人失業容易引發社會問題,而且因礦山開采帶來的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等問題也將面臨無人投入的尷尬。
一些人士建議,國家應開通礦山企業上市融資綠色通道,解決目前困境下的礦山投資問題;地方政府應大力淘汰落后產能,重點企業應趁當前逆市加快行業整合,推進行業升級改造和技術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