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安鋼第一軋鋼廠堅持以“適應市場,提高效益”為中心,以低成本運行為主線,全面推進“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生產組織新模式,不斷加大小規格品種鋼生產力度,全月累計軋制Ф12mm—Ф16mm高附加值螺紋鋼6.04萬噸,占到機組總量比例的85.7%,較去年平均最好水平提高12.6%,小規格螺紋鋼呈現量效齊增新態勢。
緊盯市場調結構。3月份,一軋廠堅持以產品效益最大化為目標,按照適銷適時、增量增效、利庫降耗的生產方針,系統建立起“市場需求—規格產能—品種效益—資源傾斜—用戶滿意”的生產模型,全面增強了對市場和效益的主導性、應變性、適應性。在產銷實踐中,由于Ф12mm—Ф16mm小規格螺紋鋼全部為加價產品,為了在單位時間內提高軋制效率,增加投入產出效益,他們通過不斷探索小規格螺紋鋼在各關鍵工序點位的生產規律,靈活采取“小批量、多規格、多品種、多定尺、高品質”的生產組織模式,科學確定每一規格產品生產周期,使得機組各崗位間的比較優勢得到最佳配置、最大釋放。全月共軋制HRB400、HRB400E、HRB500各品種定尺、特殊定尺小規格螺紋鋼60451噸,產品創效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優化流程保訂單。3月份,該廠在“以銷定產”與“以效定產”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工序短流程、低成本、高效益生產優勢,做好品種、規格與成本、效益的優化組合。在生產過程中,負責軋制小規格螺紋鋼的260機組,強化目標保證機制,優化生產條件建立,深入開展車間、班組、崗位三級班、日產達標講評,規范開展規格批次班產達標分析,充分發揮崗位職工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效積極性,合理利用各類停車時間進行設備維護、隱患處理,有效控制“切分”事故,實現生產、工藝、設備高效聯動,全力穩定班、日產水平發揮,在訂單要求的交貨時間內,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完成了用戶的實際要求。3月12日,在Ф12mm規格螺紋鋼生產中,還創下日產2801噸歷史新記錄,在提升投入產出效益的同時,滿足了市場需求,提高了規格品種創效能力。
挖潛提質贏市場。3月份,為了確保質量安全,提高產品信譽,降低生產成本,該廠在產品的工藝設計、技術技改、規格品種上滿足市場要求,在產品的質量、數量、工藝標準上滿足用戶需求,想盡一切辦法搶市場、拿訂單、創效益。他們從坯料變化、規格差異、負差升降和燒損波動等方面,認真開展工藝研究和精細分析,把握指標波動的本質原因,加長“短板”,并以提高坯料專料專用比例和鋼坯質量為切入點,強化坯料源頭把關,每班多次對進廠坯料進行稱重,及時反饋、動態調整坯料信息,不斷提高坯料重量精度,根據對應規格批次和訂單軋制計劃,實施專料專供,細化工序控制,用扎實細致的工作質量保證工序質量,用工序質量保產品質量。與此同時,他們還把年初分解到工序、崗位的成材率、負差率、定尺率,水電煤氣、鋼坯、軋輥消耗,工藝機械設備費用等指標,落實到軋制工序全過程,把差距點作為潛力點,把潛力點變成創效點,有效提高了關鍵績效指標的穩定性,成品質量受到用戶廣泛好評。
緊盯市場調結構。3月份,一軋廠堅持以產品效益最大化為目標,按照適銷適時、增量增效、利庫降耗的生產方針,系統建立起“市場需求—規格產能—品種效益—資源傾斜—用戶滿意”的生產模型,全面增強了對市場和效益的主導性、應變性、適應性。在產銷實踐中,由于Ф12mm—Ф16mm小規格螺紋鋼全部為加價產品,為了在單位時間內提高軋制效率,增加投入產出效益,他們通過不斷探索小規格螺紋鋼在各關鍵工序點位的生產規律,靈活采取“小批量、多規格、多品種、多定尺、高品質”的生產組織模式,科學確定每一規格產品生產周期,使得機組各崗位間的比較優勢得到最佳配置、最大釋放。全月共軋制HRB400、HRB400E、HRB500各品種定尺、特殊定尺小規格螺紋鋼60451噸,產品創效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優化流程保訂單。3月份,該廠在“以銷定產”與“以效定產”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工序短流程、低成本、高效益生產優勢,做好品種、規格與成本、效益的優化組合。在生產過程中,負責軋制小規格螺紋鋼的260機組,強化目標保證機制,優化生產條件建立,深入開展車間、班組、崗位三級班、日產達標講評,規范開展規格批次班產達標分析,充分發揮崗位職工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效積極性,合理利用各類停車時間進行設備維護、隱患處理,有效控制“切分”事故,實現生產、工藝、設備高效聯動,全力穩定班、日產水平發揮,在訂單要求的交貨時間內,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完成了用戶的實際要求。3月12日,在Ф12mm規格螺紋鋼生產中,還創下日產2801噸歷史新記錄,在提升投入產出效益的同時,滿足了市場需求,提高了規格品種創效能力。
挖潛提質贏市場。3月份,為了確保質量安全,提高產品信譽,降低生產成本,該廠在產品的工藝設計、技術技改、規格品種上滿足市場要求,在產品的質量、數量、工藝標準上滿足用戶需求,想盡一切辦法搶市場、拿訂單、創效益。他們從坯料變化、規格差異、負差升降和燒損波動等方面,認真開展工藝研究和精細分析,把握指標波動的本質原因,加長“短板”,并以提高坯料專料專用比例和鋼坯質量為切入點,強化坯料源頭把關,每班多次對進廠坯料進行稱重,及時反饋、動態調整坯料信息,不斷提高坯料重量精度,根據對應規格批次和訂單軋制計劃,實施專料專供,細化工序控制,用扎實細致的工作質量保證工序質量,用工序質量保產品質量。與此同時,他們還把年初分解到工序、崗位的成材率、負差率、定尺率,水電煤氣、鋼坯、軋輥消耗,工藝機械設備費用等指標,落實到軋制工序全過程,把差距點作為潛力點,把潛力點變成創效點,有效提高了關鍵績效指標的穩定性,成品質量受到用戶廣泛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