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實體經濟的“虛弱”態勢在鋼鐵行業也有淋漓盡致的演繹。一季度,全國粗鋼產量出現20年來的首次下降,鋼鐵行業在去年扭虧后重新陷入虧損境地。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在已披露一季報的32家鋼鐵企業中,僅有3家實現凈利潤超過1億元,分別為寶鋼股份、武鋼股份、河北鋼鐵;有15家出現凈利潤虧損,占比僅半,其中包括重慶鋼鐵、馬鋼股份、韶鋼松山、酒鋼宏興等。
從目前披露的數據來看,32家公司中,行業龍頭寶鋼股份成為本季度唯一實現10億元以上凈利潤的鋼企。在扭轉去年年度業績微降劣勢的情況下,寶鋼一季度實現凈利潤15.5億元,同比增長2.5%。期內公司實現鐵產量536萬噸,鋼產量557萬噸,商品坯材銷量524萬噸,較好地完成了經營目標。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出現了11.5%的同比降幅,較上年同期下降近54億元。
與寶鋼盈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重慶鋼鐵。在32家公司中,重慶鋼鐵一季度虧損最為嚴重,凈虧損額達到8.3億元,較上年同期的虧損額再增一倍多。公司解釋稱,主要原因是公司今年一季度鋼材銷售價格大幅下跌,并本期營業外凈收益比同期減少了3.5億元。
今年以來,國內鋼鐵企業生產明顯放緩。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粗鋼產量20010萬噸,同比下降1.7%,去年同期為增長2.4%;鋼材產量26640萬噸,增長2.5%,增速同比回落2.8個百分點。
生產放緩也直接導致了鋼企收入的下滑。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7629億元,同比下降14.5%;主營業務虧損110.5億元,增虧34.3億元。納入統計的101家大中型重點鋼企中,一季度虧損企業占比近五成,虧損總額103.6億元,同比增長27.3%。
下游行業需求疲軟 毛利改善并非易事
鋼鐵行業有一句行話叫“上漲看需求,下跌看成本”。由此來看,一季度鋼材下游需求啟動不如預期,供需矛盾改善不顯著,鋼價延續跌勢致使盈利改善乏力,是導致鋼企一季度業績表現不佳的主因。
典型中游周期制造業的本質決定了鋼鐵主要受需求驅動。招商證券認為,鑒于下游用鋼主要行業增速出現明顯回落,整體經濟對鋼材需求強度下降的趨勢日漸明顯,導致鋼材消費增長乏力。數據顯示,一季度,國民經濟增速繼續回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和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同比分別出現4.1%和8.3%的回落,主要用鋼行業增速下滑,用鋼強度也同時減弱,致使鋼材需求下降。據中鋼協測算,一季度國內粗鋼表觀消費量為1.77億噸,同比下降6.2%。
國際鋼鐵協會預計,受國內經濟增長創新低影響,中國今明兩年的鋼鐵需求將持續下降。報告指出,政府推動經濟再平衡對房地產已產生巨大影響,由于這種再平衡的努力,中國去年的鋼鐵需求自1995年以來首現負增長。預計中期用鋼不會強勁反彈。
另一方面,原料跌幅大于鋼價使得行業估算毛利改善的現象,在鋼企實際的生產經營中似乎也并不是那么簡單。從一季度的情況來看,低價格、低效益的局面似乎并沒有改變,原料成本對鋼價的支撐力度因礦價大幅下跌而趨弱,鋼企經營形勢仍然嚴峻。
中鋼協日前也表示,今年以來,鋼材價格持續下跌,鋼材降價額度大于成本降低額度的剪刀差再次造成鋼鐵企業的整體虧損。數據顯示,一季度對標挖潛企業鋼材噸鋼銷售收入降低685.31元,而噸鋼銷售成本只下降672.56元。考慮到同期企業環保成本和人工成本仍在不斷上漲,也意味著噸鋼毛利在一季度未升反降,影響了行業整體的盈利能力。
回暖動能或正逐步聚積 行業反彈仍需等待
不過,即便一季度業績不佳,也不用過分擔心未來。鑒于國內經濟有觸底之勢,行業協會對今年社會鋼材需求量的預期也相對樂觀,預計2015年我國社會鋼材表觀消費量將達到7.2億噸,同比增長1.4%。在進入4月消費旺季后,鋼鐵行業整體供需形勢也較前期有所改善,加之政策寬松預期和季節性因素,市場預期鋼市回暖動能正在逐步聚積。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出口鋼材2578萬噸,同比增長超過四成。出口作為目前行業的一個亮點,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形勢下,也使得市場更加寄望于“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帶來的出口需求增加。
廣發證券表示,目前政府“穩增長”政策更加有力,在“一帶一路”投資帶動下鋼材出口破億噸指日可待,同時“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等項目有序推進,房地產政策已經開始放松,將有效拉動國內鋼材市場需求增長;兼并重組重提日程、環保政策持續加壓,鋼鐵行業去產能節奏很可能超過市場預期。供需形勢將有望在二季度明顯好轉,鐵礦石過剩嚴重,短期內走勢將明顯弱于鋼材,鋼鐵行業有望扭虧為盈。
中金公司則認為,近期央行降準、地產政策松綁帶動成交量回暖,有利于改善周期性鋼鐵板塊的預期,提升估值;但政策的放松傳導至下游需求的回升仍有一定時滯,行業基本面的反彈仍需等待,時間上或需等到下半年。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在已披露一季報的32家鋼鐵企業中,僅有3家實現凈利潤超過1億元,分別為寶鋼股份、武鋼股份、河北鋼鐵;有15家出現凈利潤虧損,占比僅半,其中包括重慶鋼鐵、馬鋼股份、韶鋼松山、酒鋼宏興等。
從目前披露的數據來看,32家公司中,行業龍頭寶鋼股份成為本季度唯一實現10億元以上凈利潤的鋼企。在扭轉去年年度業績微降劣勢的情況下,寶鋼一季度實現凈利潤15.5億元,同比增長2.5%。期內公司實現鐵產量536萬噸,鋼產量557萬噸,商品坯材銷量524萬噸,較好地完成了經營目標。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出現了11.5%的同比降幅,較上年同期下降近54億元。
與寶鋼盈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重慶鋼鐵。在32家公司中,重慶鋼鐵一季度虧損最為嚴重,凈虧損額達到8.3億元,較上年同期的虧損額再增一倍多。公司解釋稱,主要原因是公司今年一季度鋼材銷售價格大幅下跌,并本期營業外凈收益比同期減少了3.5億元。
今年以來,國內鋼鐵企業生產明顯放緩。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粗鋼產量20010萬噸,同比下降1.7%,去年同期為增長2.4%;鋼材產量26640萬噸,增長2.5%,增速同比回落2.8個百分點。
生產放緩也直接導致了鋼企收入的下滑。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7629億元,同比下降14.5%;主營業務虧損110.5億元,增虧34.3億元。納入統計的101家大中型重點鋼企中,一季度虧損企業占比近五成,虧損總額103.6億元,同比增長27.3%。
下游行業需求疲軟 毛利改善并非易事
鋼鐵行業有一句行話叫“上漲看需求,下跌看成本”。由此來看,一季度鋼材下游需求啟動不如預期,供需矛盾改善不顯著,鋼價延續跌勢致使盈利改善乏力,是導致鋼企一季度業績表現不佳的主因。
典型中游周期制造業的本質決定了鋼鐵主要受需求驅動。招商證券認為,鑒于下游用鋼主要行業增速出現明顯回落,整體經濟對鋼材需求強度下降的趨勢日漸明顯,導致鋼材消費增長乏力。數據顯示,一季度,國民經濟增速繼續回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和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同比分別出現4.1%和8.3%的回落,主要用鋼行業增速下滑,用鋼強度也同時減弱,致使鋼材需求下降。據中鋼協測算,一季度國內粗鋼表觀消費量為1.77億噸,同比下降6.2%。
國際鋼鐵協會預計,受國內經濟增長創新低影響,中國今明兩年的鋼鐵需求將持續下降。報告指出,政府推動經濟再平衡對房地產已產生巨大影響,由于這種再平衡的努力,中國去年的鋼鐵需求自1995年以來首現負增長。預計中期用鋼不會強勁反彈。
另一方面,原料跌幅大于鋼價使得行業估算毛利改善的現象,在鋼企實際的生產經營中似乎也并不是那么簡單。從一季度的情況來看,低價格、低效益的局面似乎并沒有改變,原料成本對鋼價的支撐力度因礦價大幅下跌而趨弱,鋼企經營形勢仍然嚴峻。
中鋼協日前也表示,今年以來,鋼材價格持續下跌,鋼材降價額度大于成本降低額度的剪刀差再次造成鋼鐵企業的整體虧損。數據顯示,一季度對標挖潛企業鋼材噸鋼銷售收入降低685.31元,而噸鋼銷售成本只下降672.56元。考慮到同期企業環保成本和人工成本仍在不斷上漲,也意味著噸鋼毛利在一季度未升反降,影響了行業整體的盈利能力。
回暖動能或正逐步聚積 行業反彈仍需等待
不過,即便一季度業績不佳,也不用過分擔心未來。鑒于國內經濟有觸底之勢,行業協會對今年社會鋼材需求量的預期也相對樂觀,預計2015年我國社會鋼材表觀消費量將達到7.2億噸,同比增長1.4%。在進入4月消費旺季后,鋼鐵行業整體供需形勢也較前期有所改善,加之政策寬松預期和季節性因素,市場預期鋼市回暖動能正在逐步聚積。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出口鋼材2578萬噸,同比增長超過四成。出口作為目前行業的一個亮點,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形勢下,也使得市場更加寄望于“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帶來的出口需求增加。
廣發證券表示,目前政府“穩增長”政策更加有力,在“一帶一路”投資帶動下鋼材出口破億噸指日可待,同時“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等項目有序推進,房地產政策已經開始放松,將有效拉動國內鋼材市場需求增長;兼并重組重提日程、環保政策持續加壓,鋼鐵行業去產能節奏很可能超過市場預期。供需形勢將有望在二季度明顯好轉,鐵礦石過剩嚴重,短期內走勢將明顯弱于鋼材,鋼鐵行業有望扭虧為盈。
中金公司則認為,近期央行降準、地產政策松綁帶動成交量回暖,有利于改善周期性鋼鐵板塊的預期,提升估值;但政策的放松傳導至下游需求的回升仍有一定時滯,行業基本面的反彈仍需等待,時間上或需等到下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