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媒最新報道,韓國在世界上首次開發出將煉鋼還原爐渣制成高附加值水泥的技術。韓國環境產業技術院近期發布稱,與“廢金屬/有用資源再利用技術開發”事業團合作,根據廢鋼原料在冶煉過程中產生的煉鋼還原爐渣進行急速冷卻后迅速硬化的性質,制造出速硬水泥,這項技術已經成功實現了商業化。
“煉鋼還原爐渣”是指廢鋼原料在電爐中氧化后,重新還原成鐵的過程中產生的堿度高的爐渣廢料。煉鋼還原渣以液態流出,急速冷卻成為結晶體,粉碎后摻入添加劑,由此制備出快硬水泥。普通水泥陰干通常需要20天以上的時間,而“速硬水泥”最少需3小時,最多不超過7天,適于道路緊急維護及水下混凝土澆筑作業。
煉鋼還原爐渣在空氣中驟冷,形成玻璃狀結晶體,粉碎成合適顆粒大小,水泥與水反應后,形成水合性高的粉末,然后與石膏等添加劑混合,制成速硬水泥,此舉不僅可以解決環境污染問題,還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
韓國國內每年產生72萬噸煉鋼還原爐渣,其中大部分主要進行填埋處理。隨之產生的垃圾滲水會污染環境,如果采用煉鋼還原爐渣的利用技術替代現有的快硬水泥制造方法,每年可以減排二氧化碳50萬噸(按照還原爐渣72萬噸的量計算),與此同時,每年80%以上的進口快硬水泥有望韓國國內每年產生72萬噸煉鋼還原爐渣,其中大部分主要進行填埋處理。隨之產生的垃圾滲水會污染環境,如果采用煉鋼還原爐渣的利用技術替代現有的快硬水泥制造方法,每年可以減排二氧化碳50萬噸(按照還原爐渣72萬噸的量計算),與此同時,每年80%以上的進口快硬水泥有望實現國產化生產,不僅每年可節省43億韓元的還原爐渣處理費用,還可創效300億韓元。
另一方面,該項技術隸屬于韓國環境部及韓國環境產業技術院推進的“全球頂級環境技術開發業務”中,再利用業務團的研究課題《煉鋼還原鋼渣的高效驟冷再利用技術開發》。實現國產化生產,不僅每年可節省43億韓元的還原爐渣處理費用,還可創效300億韓元。
另一方面,該項技術隸屬于韓國環境部及韓國環境產業技術院推進的“全球頂級環境技術開發業務”中,再利用業務團的研究課題《煉鋼還原鋼渣的高效驟冷再利用技術開發》。
早在在2011年5月,環境產業技術院將地質資源研究院的曹夆圭選為主管研究員,同年8月將ecomaister公司確定為研究機構,由公州國立大學、東洋水泥等共同進行“產學研”合作。目前,ecomaister公司在全羅北道的群山廠每年可生產1.2萬噸速硬水泥,并申請了13項國內外專利。
廢金屬/有用資源再利用技術開發事業團團長曹夆圭透露說:“我們正在爭取向印度,南非等海外國家出口這項技術,可以為相關領域創造更多的工作崗位。”
韓國環境產業技術院院長金勇周評價說:“此次技術研究的成功,極大地促進了韓國國內的資源循環利用,減少了溫室氣體的排放,將有利于提高韓國的環保水平。”
“煉鋼還原爐渣”是指廢鋼原料在電爐中氧化后,重新還原成鐵的過程中產生的堿度高的爐渣廢料。煉鋼還原渣以液態流出,急速冷卻成為結晶體,粉碎后摻入添加劑,由此制備出快硬水泥。普通水泥陰干通常需要20天以上的時間,而“速硬水泥”最少需3小時,最多不超過7天,適于道路緊急維護及水下混凝土澆筑作業。
煉鋼還原爐渣在空氣中驟冷,形成玻璃狀結晶體,粉碎成合適顆粒大小,水泥與水反應后,形成水合性高的粉末,然后與石膏等添加劑混合,制成速硬水泥,此舉不僅可以解決環境污染問題,還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
韓國國內每年產生72萬噸煉鋼還原爐渣,其中大部分主要進行填埋處理。隨之產生的垃圾滲水會污染環境,如果采用煉鋼還原爐渣的利用技術替代現有的快硬水泥制造方法,每年可以減排二氧化碳50萬噸(按照還原爐渣72萬噸的量計算),與此同時,每年80%以上的進口快硬水泥有望韓國國內每年產生72萬噸煉鋼還原爐渣,其中大部分主要進行填埋處理。隨之產生的垃圾滲水會污染環境,如果采用煉鋼還原爐渣的利用技術替代現有的快硬水泥制造方法,每年可以減排二氧化碳50萬噸(按照還原爐渣72萬噸的量計算),與此同時,每年80%以上的進口快硬水泥有望實現國產化生產,不僅每年可節省43億韓元的還原爐渣處理費用,還可創效300億韓元。
另一方面,該項技術隸屬于韓國環境部及韓國環境產業技術院推進的“全球頂級環境技術開發業務”中,再利用業務團的研究課題《煉鋼還原鋼渣的高效驟冷再利用技術開發》。實現國產化生產,不僅每年可節省43億韓元的還原爐渣處理費用,還可創效300億韓元。
另一方面,該項技術隸屬于韓國環境部及韓國環境產業技術院推進的“全球頂級環境技術開發業務”中,再利用業務團的研究課題《煉鋼還原鋼渣的高效驟冷再利用技術開發》。
早在在2011年5月,環境產業技術院將地質資源研究院的曹夆圭選為主管研究員,同年8月將ecomaister公司確定為研究機構,由公州國立大學、東洋水泥等共同進行“產學研”合作。目前,ecomaister公司在全羅北道的群山廠每年可生產1.2萬噸速硬水泥,并申請了13項國內外專利。
廢金屬/有用資源再利用技術開發事業團團長曹夆圭透露說:“我們正在爭取向印度,南非等海外國家出口這項技術,可以為相關領域創造更多的工作崗位。”
韓國環境產業技術院院長金勇周評價說:“此次技術研究的成功,極大地促進了韓國國內的資源循環利用,減少了溫室氣體的排放,將有利于提高韓國的環保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