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污染,誰出錢,讓第三方治理環境污染。6月10日,安徽省政府公布我省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實施方案,將在全省推行這一模式。
據了解,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將以城市污水、垃圾處理等環境公用設施、工業園區、電力、鋼鐵、煤炭、焦化等領域為重點,根據“誰污染、誰付費”的原則,由排污者承擔治理費用,第三方治理企業按合同約定進行專業化治理。
省政府制定的目標是到2020年,全省重點領域基本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規范誠信的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市場機制,污染治理效率和專業化水平明顯提高,社會資本進入污染治理市場的活力激發。第三方治理業態和模式趨于成熟,培育一批具有較高專業化水平、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本地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企業。
第三方治理,并非政府撒手不管。根據該方案,環境保護部門將加大執法懲處力度,將環境保護設施連續穩定運行、自動連續監測設施正常運行等納入環境監管重點,著力查處污染治理設施或監測監控設施建而不用、時開時停等違法行為。對排污企業或第三方治理企業以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污的,按照高限從嚴從重處罰,對相關責任人員依法追責。
同時,完善第三方治理監管體系。推動建立企業誠信檔案和信用累積制度,引入第三方對環境服務提供商開展信用等級評價。探索實施黑名單制度,將技術服務能力弱、運營管理水平低、綜合信用差的環境服務公司列入黑名單,定期向社會公布。
省政府還將通過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對第三方治理模式給予支持。運用政府資金和政策,對于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治理項目優先申請中央資金;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給予第三方治理項目投資和運營補貼或獎勵。探索以市場化的基金運作等方式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并落實好國家第三方治理企業稅收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