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河北鋼鐵宣鋼實業發展總公司冶金渣加工廠,干凈整潔的會議室里,一排罐裝的冶金干渣加工成品赫然映入眼簾,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閃光。副廠長裴偉熱情地向筆者介紹著每樣產品,在他詳實的說明中我們深深感受到冶金渣加工廠在變廢為寶、挖潛創效、不斷開拓進取中走過的不平凡之路。
宣鋼實業發展總公司冶金渣加工廠成立于1992年,主要是將煉鐵高爐產出的廢干渣破碎加工后進行市場銷售。多年來,通過不懈努力,該廠生產的粒徑50mm—100mm的產品基本占領了張宣地區的巖棉原料市場。同時,將西區廢渣場堆積三十多年的廢料進行了挖掘清理和篩選再加工,實現了廢舊資源綜合利用,有效改善了環境、減少了污染。
2014年9月,根據宣鋼總體部署,實業發展總公司正式掛牌運營。“如何讓冶金干渣成為實業發展總公司新的創效點”成了擺在該廠黨政班子面前的新課題。經過對市場調研、分析產品結構和市場需求特點、調整經營思路,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他們達成了“鞏固現有生產、組織新產品攻關、開拓更多銷售渠道”的“三步走”共識。于是他們迅速組織廠內20余名職工分成東渣場和西渣場兩個作業班組,認真組織生產,嚴把質量品種關,積極開拓外部市場,逐步打開了局面,張宣外部用戶成品渣需求量也不斷增加。
在冶金干渣的生產中,粒徑50mm—100mm的主產品只占到30%,除水分外、剩下大部都是小塊料,如果不能再利用就會全部浪費掉。為此,裴偉組織攻關小組閱書籍、查資料、與相應行業技術人員分析探討、試驗對比,終于找到了可行之策,并迅速制定了加工破碎、篩選方案,生產出了小于50mm以下和小于10mm的副產品,該類成品既可以用于修建公路時做為一部分石子的替代品,也是水泥生產時一部分輔料的替代品。
產品有了,銷到哪里去?開發拓展銷路又成為擺在他們面前的“攔路虎”。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他們積極與各使用廠家聯系,先與對方專業技術負責人進行接洽溝通,到廠家的試驗室進行初期試驗。攻關小組成員頂著壓力和白眼,在對方試驗室一泡就是三個多月,不厭其煩地進行了多批次、多數量地試驗,終于實現了既符合國家標準,又達到企業要求的理想數據目標。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到生產廠家的生產線上反復考察、試驗和論證,并商定了產品質量標準、售后服務項目及技術支持,幫助廠家達產達效,最終獲得廠家的認可。那一刻,所有攻關小組成員都激動萬分、濕潤了眼睛。
一次的成功帶來百倍的信心。在攻關小組馬不停蹄的努力下,一個個生產廠家相繼合作,大同、呼和浩特的市場逐漸打開,辦公室的咨詢電話和訂購電話也開始忙碌起來。就在大家高興之余,裴偉卻把目光又盯在了河澗市場。河澗是河北省乃至全國最大的巖棉生產基地,如果能打入這個市場,既能保證市場銷售的長久性,還能為副產品的銷售引來新的廠家。說干就干,他們多次深入河澗當地進行考察,尋找廠家進行洽談商議,最終得到河澗部分生產廠家的認可,高質量的產品在河澗市場很快占據了一席之地。今年5月中旬,實業發展總公司領導親赴廠家考察交流擴大合作,為后期的合作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梧桐引來金鳳凰。張宣地區的水泥公司來考察商談了,省內外的一些客戶慕名而來,一些廠家為了能使用產品還自掏腰包做試驗……市場的渠道正一步步打開、擴展。而此時,冶金渣加工廠又對粒徑小于4mm的產品開始實施攻關,并尋找到廠家進行試驗,準備下一步推廣。
宣鋼實業發展總公司冶金渣加工廠成立于1992年,主要是將煉鐵高爐產出的廢干渣破碎加工后進行市場銷售。多年來,通過不懈努力,該廠生產的粒徑50mm—100mm的產品基本占領了張宣地區的巖棉原料市場。同時,將西區廢渣場堆積三十多年的廢料進行了挖掘清理和篩選再加工,實現了廢舊資源綜合利用,有效改善了環境、減少了污染。
2014年9月,根據宣鋼總體部署,實業發展總公司正式掛牌運營。“如何讓冶金干渣成為實業發展總公司新的創效點”成了擺在該廠黨政班子面前的新課題。經過對市場調研、分析產品結構和市場需求特點、調整經營思路,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他們達成了“鞏固現有生產、組織新產品攻關、開拓更多銷售渠道”的“三步走”共識。于是他們迅速組織廠內20余名職工分成東渣場和西渣場兩個作業班組,認真組織生產,嚴把質量品種關,積極開拓外部市場,逐步打開了局面,張宣外部用戶成品渣需求量也不斷增加。
在冶金干渣的生產中,粒徑50mm—100mm的主產品只占到30%,除水分外、剩下大部都是小塊料,如果不能再利用就會全部浪費掉。為此,裴偉組織攻關小組閱書籍、查資料、與相應行業技術人員分析探討、試驗對比,終于找到了可行之策,并迅速制定了加工破碎、篩選方案,生產出了小于50mm以下和小于10mm的副產品,該類成品既可以用于修建公路時做為一部分石子的替代品,也是水泥生產時一部分輔料的替代品。
產品有了,銷到哪里去?開發拓展銷路又成為擺在他們面前的“攔路虎”。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他們積極與各使用廠家聯系,先與對方專業技術負責人進行接洽溝通,到廠家的試驗室進行初期試驗。攻關小組成員頂著壓力和白眼,在對方試驗室一泡就是三個多月,不厭其煩地進行了多批次、多數量地試驗,終于實現了既符合國家標準,又達到企業要求的理想數據目標。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到生產廠家的生產線上反復考察、試驗和論證,并商定了產品質量標準、售后服務項目及技術支持,幫助廠家達產達效,最終獲得廠家的認可。那一刻,所有攻關小組成員都激動萬分、濕潤了眼睛。
一次的成功帶來百倍的信心。在攻關小組馬不停蹄的努力下,一個個生產廠家相繼合作,大同、呼和浩特的市場逐漸打開,辦公室的咨詢電話和訂購電話也開始忙碌起來。就在大家高興之余,裴偉卻把目光又盯在了河澗市場。河澗是河北省乃至全國最大的巖棉生產基地,如果能打入這個市場,既能保證市場銷售的長久性,還能為副產品的銷售引來新的廠家。說干就干,他們多次深入河澗當地進行考察,尋找廠家進行洽談商議,最終得到河澗部分生產廠家的認可,高質量的產品在河澗市場很快占據了一席之地。今年5月中旬,實業發展總公司領導親赴廠家考察交流擴大合作,為后期的合作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梧桐引來金鳳凰。張宣地區的水泥公司來考察商談了,省內外的一些客戶慕名而來,一些廠家為了能使用產品還自掏腰包做試驗……市場的渠道正一步步打開、擴展。而此時,冶金渣加工廠又對粒徑小于4mm的產品開始實施攻關,并尋找到廠家進行試驗,準備下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