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上證指數再度出現大跌,截至收盤收于3686.92點,全天收跌達5.77%;而另一方面,在市場持續向下調整的同時,部分公司的基本面或正在向好,這又或給未來可能的“抄底資金”尋找入市機會。
事實上,在A股的此次調整預期完成后,部分上市公司和部分行業的業績增勢則有望被市場“價值重新發現”。
截至7月3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已公布中報的1088家上市公司業績預期顯示,接近半數公司上半年實現預增、略增或扭虧;而具體到各行業來看,傳媒、電力及公共事業以及餐飲旅游類公司的業績預增比例相對較高。
近五成公司業績好轉
雖然A股在最近三周連續走跌,但部分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卻顯示了另一項變化。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相關數據統計發現,在已公布上半年業績預告的1088家上市公司中,有532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已出現“向好”趨勢,并預計實現預增、略增或扭虧的經營目標,占樣本部分的48.90%。
其中,共有180家公司有望實現預增,306家公司為略增,而亦有46家公司完成扭虧。
與之相比,基本面“向下”的上市公司數量遠不及其。統計顯示,該類上市公司數量合計260家,不及基本面向好公司總數的一半,而其中業績預減、略減和首虧的數量分別為89家、94家和77家。
除部分業績變化公司外,在經營情況變化并不明顯的公司中,續盈企業的數量也多于續虧企業,數據顯示,在前述樣本中,共有171家企業實現續盈,而續虧企業則為98家。
有機構人士認為,宏觀經濟見底企穩對上市公司業績推動或較為有限,而大部分公司業績有望實現向好的原因之一,或與其所處行業的利好有關。
“宏觀經濟整體復蘇仍然有待觀察,但在行業的周期作用下,一些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也得到了一定改善。”北京一家大型券商高級策略分析師認為。
而具體到各個行業,前述樣本范圍內公司的中報業績預期也各不相同。
數據顯示,包括傳媒、電力及公用事業、醫藥、交通運輸、汽車電力設備等五類行業的相關公司業績實現預增、略增和扭虧等“向好跡象”的比例超過6成,五類行業業績向好公司占比率分別達69.57%、66.67%、65.43%、65%和65%,其中醫藥類公司數量最多,達53家;而在實現預增的公司中,傳媒、電力與公共事業的比例則仍然位居前列。
“目前是影視、娛樂、互聯網等行業的高增長周期,因此其相應的利潤報告也比較明顯。”前述策略分析師認為,“電力行業的增長則可能和年后的環保業務需求上升有關。”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在行業發展周期下,部分傳媒行業上市公司的上半年利潤確實較為可人。
例如順榮三七預計今年上半年可實現凈利潤2億元至2.2億元,而在去年同期,其該指標僅為259.67萬元,這意味著其增幅有望達到76-83倍;無獨有偶的是,華媒控股也預計在今年上半年實現0.58億元-0.70億元的凈利潤,同比增幅有望超過24倍。
此外,在業績實現預增的電力及公共事業類公司中,雪迪龍、桂冠電力、清新環保、巴安水務等環保概念股的占比也較為集中。
需要注意的是,亦有部分行業的業績較為尷尬。統計顯示,前述樣本范圍內的21家鋼鐵企業、15家煤炭企業無一家業績實現好轉。
而分析人士認為,該現象一方面與相關行業的產能過剩有關,但同時也是現階段宏觀經濟復蘇力度有待提高的投影。
“鋼鐵和煤炭存在產能過剩,但也直接反映到各個大類行業的投資需求,這兩類企業的業績沒有實現好轉,也從側面印證了當前宏觀經濟仍然面臨較大壓力。”前述策略分析師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前述部分上市公司上半年預增比例較高,但多數相關個股仍未能逃離此輪A股的大幅回撤所帶來的下跌。
統計顯示,在業績實現預增的182只股票中,其在自6月15日至7月3日以來的A股調整周期中,平均累計下跌幅度達-32.27%,而這一下挫已超過大盤整體28.64%的跌幅,不過,其卻稍微跑贏了同期累計跌幅已達-33.19%和-32.75%的創業板與中小板。
而在下跌的上半年預增股中,已有盛路通信、多氟多、利達光電等28只個股跌幅過半,其中盛路通信跌幅最高,已達-57.58%
標的選擇向“價值化”回歸?
雖然多數公司的業績預報已折射出各行業的增長預期,但在業績預期如何成為下階段投資標的選擇參考,不同的機構人士的看法也不盡相同。
有投資人士認為,在當前市場較為悲觀的形勢下,上市公司半年報業績變化對股價的影響或正被削弱。
“目前市場的悲觀情緒很重,之前許多業績優秀的股票還沒怎么漲,現在都已經破凈了。”北京一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盤毅投資負責人楊雙表示,“主要還是牛市之中被套牢的籌碼太多,這其中消化也要很長時間。”
而在楊雙看來,由于多數公司上半年業績預告已于此前下發,市場價格走勢對其已有反映;其認為可在選擇個股的同時更多參考行業變化。
“更應該關注的是這些公司的業績變化,以及所在行業的變化。”楊雙指出,“行業往往是有大勢的,而個別公司的業績變化元素太多,有的是因為并購的業績增厚,有的可能是有營業外收入,因此沒法一概而論。”
楊雙同時表示,在大盤尚未企穩且成交量沒有好轉的時候,仍應謹慎采取抄底等策略。
“如果國家不及時出臺相應的穩定政策,股市從技術角度上已經進入熊市周期,此時貿然抄底的風險和時間成本可能會比較高。”楊雙指出。
此外,亦有業內人士認為,由于市場預期宏觀經濟有望于今年內企穩見底,屆時可按照這一投資邏輯,結合業績變化對部分行業進行遴選。
“我們認為下半年經濟回暖的硬性要求仍然會很高,所以政府在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投資有望增加。”匯金系旗下券商一位宏觀分析師表示,“所對應的就是關注目前的基建、交通、機械等板塊。”
而另有分析人士認為,接近半數上市公司半年報的業績向好,仍然有助于對部分股票的企穩止跌構成支撐,而隨著估值的進一步走低,市場價值選擇模式也將逐漸從“估值化”向“價值化”回歸。
“目前的牛市很有可能將之前的一輪以互聯網、TMT為主的炒作風潮逐漸平抑下去,轉而回歸業績較好的藍籌股。”上海一家國有大型券商策略分析師認為,“在股價炒作階段,大家看重的是預期估值,市值也將成為一個公司的重要考量,但市場活躍度下降后,與業績相關的市盈率等指標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標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