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相關渠道了解到,河北鋼鐵集團龍海鋼鐵有限公司出現全面停產。據悉,該公司下設煉鐵、煉鋼、軋鋼、制氧、機修五個分廠,擁有固定資產38億元,員工4000余人。公司現有煉鐵高爐四座,其中450m3高爐三座,1080m3高爐一座,并配備有相應的燒結、豎爐、噴煤設備;40噸煉鋼轉爐兩座,60噸轉爐一座,70噸精煉爐一座;高速線材生產線三條;4500m3/h、6000m3/h、15000m3/h、20000m3/h制氧機組各一套;15000kW煤氣發電機組一套。年產生鐵300萬噸、鋼坯300萬噸、線材260萬噸,年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是邢臺市最大的民營企業。
對此,分析師表示,民營鋼企洛陽偉業也已經處于停產狀態。他向期貨日報記者透露,目前民營鋼廠整體經營狀況不佳,全流程的鋼廠基本處于虧損狀態,調坯廠還有盈利。
“鋼廠陷入停產主要是因為經營不善,是市場競爭的結果。”業內人士表示,在淘汰落后產能的大背景下,鋼鐵行業會加快優勝劣汰和兼并重組的步伐。
據了解,今年9月公布的《河北省削減煤炭消費及壓減鋼鐵等產能任務分解方案》明確提出,到2015年年底,全省壓減煉鐵產能1447萬噸、粗鋼產能1586萬噸,削減煤炭消費875萬噸;到2017年年底,全省共壓減煉鐵產能6672萬噸、粗鋼產能6726萬噸,削減煤炭消費4034萬噸。
“目前國內鋼鐵企業普遍調整產品結構,高附加值、高技術產品同樣面臨過度競爭、效益低下的問題。鋼鐵企業銷售模式和策略趨同,直供和自營銷售力度加大,普遍采取月底結算方式。”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靠鋼廠之間的協調來控制產量、淘汰產能是不可能的,除了政策手段,比如加強環保措施、提高低效企業的運營成本外,歸根結底還要靠市場來調節。
分析師向記者表示,去年鋼鐵業經歷了第一波倒閉風潮,銀行限貸直接導致鋼材貿易企業大量退出、倒閉;現在鋼鐵行業即將出現第二波倒閉風潮,由于鋼鐵行業低效率和低效益運營,部分鋼鐵企業現金不斷流失,甚至出現資金鏈斷裂,鋼鐵企業之間并購重組將成為企業自發行為,行業集中度提高將是不可避免的。
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鋼鐵產業集中度進一步下降。2013年1—9月粗鋼產量前十名鋼鐵企業產量合計為25738萬噸,占全國產量的43.8%,較2012年下降1.7個百分點。而2000年前后美國鋼鐵行業前四名企業產量占比為28%左右,而目前美國鋼鐵行業前四名企業的產量占比達到78%。
另外,全流程民營鋼廠處于全面虧損困境說明,原材料價格定價模式改變考驗著鋼企的經營能力。以前鋼鐵企業使用的原燃料——鐵礦石、煤炭、焦炭采取年度或半年度定價模式,成本相對固定,而現在原材料市場化程度提高,原先的定價機制出現改變,鋼廠經營出現了新的挑戰。
“隨著礦、煤、焦、鋼期貨品種的相繼上市,鋼材和原燃料市場價格變化更加難以把握。鋼鐵企業如何利用好期貨穩定經營和做好風險管理將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吳文章表示,原料市場化程度提高考驗鋼廠經營能力,以前鋼廠對原料采購的重視程度遠不及鋼材銷售,而今后鋼鐵企業如何利用期貨進行風險管理和庫存管理將成為盈利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