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拓近日發布上半年數據,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80億美元,同比減少63億美元;當期收益2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51億美元,下跌近43%;凈利潤8.0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降低82%。
對于銷售數據的明顯下降,任濱彥認為大宗商品價格下行是主要原因。單純考慮價格因素,力拓上半年因價格變動造成的同比損失達到36億美元,其中鐵礦石損失32億美元,但通過匯率變化、產量提升使得銷售收入減少的情況下,挽回了約14億美元的當期收益損失。
大宗商品行情低迷下,力拓的盈利能力卻保持穩定,集團整體毛利率38%,同比僅下降1%。針對鐵礦石業務,力拓采取了增產和減少開支等措施,使得該板塊業務的毛利率達到61%,上半年產生現金流20億美元,實現當期收益20.99億美元。
任濱彥表示,礦山公司的資產質量,以及企業對于削減成本、控制資本支出的能力各不相同。他認為,市場低迷期間,在市場高位進入的企業生存壓力更大。并表示,5年前,力拓對未來進行3.6億噸產能規劃時的的總體成本僅16.2美元,足以保證長期盈利。
“我們沒有在現階段決定(提升產量),現在的增產是5年前的決策,我們正在受益于產能逐漸釋放的過程。”任濱彥稱,礦山企業增產并不是針對市場波動的臨時應對策略。力拓進入鐵礦石行業近50年,多次經歷周期性波動,明白只有承受住多次低價周期的考驗,到市場行情翻轉的時候才能實現巨大盈利。
另一方面,力拓的成本控制已見成效。公開資料顯示,其上半年成本降低6億美元,資本支出降至25億美元。早在2013年起,力拓已開始著手從運營、債務等方面削減煤炭業務。力拓全球員工總數從2013年的7萬余名縮減到目前的6萬名,債務總量也從173億美元降至137億美元。2013年至今,共削減成本55億美元。力拓未來將繼續削減成本,今年成本削減目標從此前的7.5億美元提高到10億美元。
提升產量、削減成本和資本支出也是國際礦山企業應對市場周期的共同選擇。淡水河谷2015年上半年鐵礦石產量創下新紀錄,達到1.598億噸,同比增長930萬噸。而成本和費用較去年同期減少16.30億美元;累計資本支出同比減少7.27億美元,至43.29億美元。其中,成本下降13.67億美元,銷售管理費用及其他費用減少1.28億美元,研發費用下降6800萬美元,預操作和停工費用減少6700萬美元,降幅均超15%。
據2015財年運營公報顯示,必和必拓公司的總體產量同比增長9%,其中西澳鐵礦產量達到2.54億噸,同比增長13%。必和必拓首席執行官麥安哲(AndrewMackenzie)表示,“在資本支出顯著下降的情況下,我們還實現了設備性能的改進、進一步降低成本并提升產量。2016財年,必和必拓將繼續通過提高生產效率來提升產量,預計西澳鐵礦產量將提升7%,單位生產成本預計降至每噸16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