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繼武鋼股份副總經理孫文東涉嫌受賄被刑拘后,集團層面高管再被調查。在鄧崎林正式被公布調查之前,其已在公眾視野消失了一段時間。今年5月28日,武鋼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武鋼股份召開2014年年度股東大會,但身兼武鋼股份董事長的鄧崎林并未出席。
“在中央巡視組入駐期間,曾收到過很多舉報。”8月31日,多位武鋼集團內部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透露,其中就有關于鄧崎林的舉報內容,鄧崎林任職期間,網上曾流傳多次關于鄧崎林親屬涉嫌利益輸送等違規違法行為的舉報。
今年6月12日,中央巡視組對外公布針對武鋼集團的巡視結果時,列出的武鋼集團多項違規行為中,包括“部分干部‘帶病提拔’、以‘鋼’謀私,大肆斂財”等內容。
事實上,從2004年上任至今,鄧崎林掌舵武鋼集團11年,其先后力推中西南發展戰略、海外礦產資源擴張、防城港項目推進及非鋼產業拓展等戰略,讓武鋼集團從最初年產能不到900萬噸,晉升為國內排名前五的鋼鐵企業。不過,這些力推的項目在給武鋼集團帶來規模擴張效應的同時,也帶來一些爭議。
緣起舉報
1951年出生的鄧崎林,今年64歲。公開履歷顯示,1975年從武漢鋼鐵學院冶金專業畢業后,鄧崎林進入武鋼集團任職,在1986年離任武鋼集團當時的第2煉鋼廠廠長后,其被調入武鋼集團,后逐步進入集團核心管理層,打拼至2004年12月,后從前總經理劉本仁手中接棒,擔綱武鋼集團新任總經理、黨委副書記,隨后隨著集團管理體制改革,職務更新為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
2015年2月28日,根據中央統一部署,中央第十三巡視組進駐武鋼集團開展專項巡視工作,為期兩個月,在此期間,武鋼內部的貪腐問題被陸續舉報。“有實名的,也有不具名的,甚至還有很多歷史遺留的問題。”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這些問題涉及武鋼集團多個層面的,包括鄧崎林的諸多問題。
3月份,武鋼集團對外公布9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典型問題,其中大都圍繞旗下子公司或孫公司的違法違規行為。4月13日晚間,武鋼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武鋼股份公告,副總經理孫文東涉嫌受賄被刑拘,再度將武鋼集團的腐敗問題公開曝光。
上述違規行為被公布后,鄧崎林還親自參加組織集團的黨風廉政建設警示教育大會,鄧崎林還在當時的大會上發言并稱,“各級黨員干部必須認清形勢,從這些案件中深刻吸取教訓,高度警醒、舉一反三、引以為戒,時刻保持清醒頭腦,敬畏法紀、遵規守矩,自覺踐行‘三嚴三實’要求,切實規范從業行為。”
但作為鄧崎林多年的副手,孫文東被查后,鄧崎林逐漸在公開場合減少露面,甚至未出席他要主持的2014年年度股東大會,當時會上,代替主持會議的高管稱鄧崎林因被國資委叫去開會所以未能出席。但隨后不久,鄧崎林就被公告免去武鋼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職務,到齡退出領導班子。
事實上,關于鄧崎林的舉報,早在中央巡視組進駐之前就已在網絡上流出。2012年,網上就曾有帖爆料,鄧崎林親屬成立公司,涉嫌高價賣礦給武鋼集團。針對這一爆料內容,曾有股東在股東大會現場上咨詢鄧崎林為何讓這種爆料帖長期存在,一位參與過當日股東大會的人士透露,當時的股東代表稱,“如果屬實,應該查處,如果不屬實,應該通過相關手段采取措施清除,”但鄧崎林當時并未直接回應。
8座海外礦山僅1座投產
在武鋼集團規模擴張的過程中,市場表現最為搶眼的則是鄧崎林一手主推的海外礦山資源擴張規劃。
2008年,完成了重組鄂鋼、昆鋼和柳鋼后,武鋼集團的鋼鐵主業產能已從以往的不到900萬噸拓展到3000萬噸。而當時全國鐵礦石均依賴進口,地處內陸的武鋼集團的鐵礦石運輸成本比其他企業更高,每噸能高出200元左右,鄧崎林迫切需要解決這一問題。
而此時,國內企業陸續開始在澳大利亞、巴西等尋找購買鐵礦石資源,或計劃進入海外鐵礦投資,鄧崎林也準備進入這一領域,其當時對外的解釋是:武鋼集團的鐵礦石進口依賴程度達到了85%以上,如果算上并購后的三家企業(鄂鋼、昆鋼、柳鋼)可能還要加大,如果一味依賴進口,企業發展太受限制。
但當時海外并購礦產資源對很多鋼企來說都還相對比較陌生,“一來是當時的鐵礦石價格還相對較高,成本投入大”,一位鋼鐵行業分析師指出,另外,海外的市場環境與本國環境區別很大,其中的政治和文化風險也讓很多企業都躊躇不前。
在武鋼集團內部,也曾對這個項目的展開了討論,“最終還是聽從了領導的指揮”。上述武鋼集團內部人士指出。
在這種規劃下,武鋼集團先后通過股權購買和項目合作等方式,在巴西、加拿大、非洲等全球先后布局了8個礦山,鎖定的海外權益資源量達到數百億噸。按照鄧崎林的規劃,這些項目投產后,預計武鋼集團的鐵礦石將在2015年達到自給自足。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鐵礦石的品位相對并不算高,在武鋼集團曾公布出來的各礦山詳細情況的報告中,相關礦山的礦石品位大都在20%-30%之間,鄧崎林還曾計劃將這些資源注入上市公司,完成武鋼集團礦產資源的整體上市,但最終因為股價倒掛未能實施。
目前,武鋼集團通過輾轉的方式收購的利比亞礦山一期項目已在2014年投產,二期項目正在繼續建設中位于澳大利亞的威拉拉鐵礦石也在正常運行;但其他礦山則仍處在探礦期,也還遭遇了當地的政治風險的干擾,比如其在巴西投資的MMX礦,就被公告停止開發,在加拿大投資的Bloomlske鐵礦也已停產。
不過,海外鐵礦投資不如預期的并非只有武鋼集團一家,上述分析師也指出,包括攀鋼釩鈦、中信泰富等企業的鐵礦投資目前也都還未收回投資成本。
爭議非鋼產業
圍繞在鄧崎林身上的另一個焦點,則是非鋼產業的拓展。
武鋼集團計劃斥資390億元拓展“養豬”業務的事件曾被澄清屬于媒體誤解,但圍繞在武鋼集團身上的在非鋼產業的拓展,曾經被視為武鋼集團抗擊整體鋼鐵行業低迷的一大舉措。
2012年前后,武鋼集團開始在主業之外的業務拓展,其先后試水天然氣、物流、甚至食品飲料等多個領域業務,“只要能做的業務我們都去做,”武鋼集團內部人士曾透露,領導的思路是只要能盈利,可以鼓勵去開拓或拓展。
這種“不務正業”曾引發諸多人對武鋼集團的質疑,但鄧崎林在多個場合對外解釋中稱,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盤活存量資產,并非放棄主業。根據武鋼集團對外公布的數據,2014年,集團非鋼產業超過主業,在集團利潤中占據半壁江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緩解了集團鋼鐵主業不斷下滑的尷尬。”
但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客觀情況則是,武鋼集團的鋼鐵主業的競爭力卻不斷下滑。以武鋼股份此前的拳頭產品硅鋼為例,在劉本仁主政期間,武鋼集團的硅鋼市場占有率達到80%左右,其他鋼企基本沒有涉足這一業務,但到現在,這一數據已降為40%左右。
而在武鋼集團內部,核心人才也有流失跡象。“比如研發硅鋼產品的專家,還被同行挖走。”武鋼集團另一人士透露,鄧崎林當權下的武鋼集團,內部管理相對嚴格,薪資水平等對人才的吸引力也不夠大,部分核心人才先后流失,鋼鐵主業上的創新相對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