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興則攀鋼興。攀鋼成功開發出系列深沖和高強汽車板,鍍鋅用高強鋼通過TAGAL試驗驗證,具備為東風股份、長安股份等汽車廠商批量供貨能力,這正是對“科技強企”、“做精鋼鐵”的具體詮釋——以高質量產品“征戰”汽車用鋼市場
9月13日,鞍鋼重慶汽車鋼公司開業,標志著高強熱鍍鋅汽車板生產線正式投產。
這一消息,令千里之外的攀鋼人興奮不已。
這條年產45萬噸的高強熱鍍鋅汽車板生產線,由攀鋼、鞍鋼、德國蒂森克虜伯歐洲鋼鐵公司共同出資打造。攀鋼西昌鋼釩持有50%的股份,為高強熱鍍鋅汽車板生產線提供鍍鋅基板。
投產,意味著攀鋼正式踏入汽車用鋼市場。
作為后來者,攀鋼對汽車用鋼的定位是:力爭西南第一,國內一流。
“征戰西南”之勢,源于“科技強企”、“做精鋼鐵”的發展戰略,源于科研人員不畏艱難的探索精神,源于現場強大的執行力。
科技先行
探索汽車用鋼生產技術
在鋼材分類中,并沒有汽車用鋼的專屬分類。隨著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汽車用鋼才被專門列出來進行研發。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在《中國汽車市場分析和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專題報告中提供了一組數據:中國汽車產量連續6年居世界第一,占全球的20%以上。師建華預測,到2020年,中國品牌汽車占總產量的比例將提高到60%,占乘用車比例提高到50%。由此可見,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空間廣闊,將營造一個巨大的汽車用鋼市場。
正是乘著這股強勁的東風,攀鋼將西昌鋼釩開辟為“征戰”汽車用鋼市場的主戰場。
2008年,西昌鋼釩還是一片黃土。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已踏上了汽車板的研發之路。
沒有技術,沒有經驗,一切從頭開始。
高級工程師王敏莉,是研究院釩鈦鋼研究所“家電與汽車應用鋼”研究室最早參與汽車用鋼研發的成員之一。在她的記憶里,2008年,她只休了兩個月產假,就返回了崗位。她和同事們一起,從大大小小的實驗做起。實驗室條件有限,她抱著鋼砣子到工廠鍛造,拖著一二十斤重的試樣板到試驗中心做試驗……
那是一段艱苦的日子,為了探索汽車用鋼生產技術,每名研發人員都在竭盡全力地拼爭。
然而,再完美的實驗,不落到現場,所有的辛苦都是白費。
每一次工業試驗,都是一場體力和毅力的考驗。提前幾天,攀鋼釩各工序就開始清理設備,調整參數。一旦進入試驗生產,生產部門負責人輪流值班,職工頻繁取樣,以高出平時幾倍的工作量進行試驗生產。研發人員則對煉鋼、熱軋、冷軋工序全流程反復跟蹤、驗證、討論,分析報告往往長達數十頁。在西昌鋼釩未投產之前,王敏莉和同事已經在攀鋼釩、鞍鋼等地做過多次工業試驗。
未雨綢繆,研發人員的技術儲備和攀鋼釩生產線的大量試制探索,攀鋼基本掌握了深沖鋼、碳素結構鋼、低合金高強鋼、BH鋼、DP鋼和TRIP鋼等六大類汽車鋼的生產技術,為西昌鋼釩汽車板生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不只是攀鋼釩具備了DC01—DC06深沖鋼、高強IF鋼等品種的批量供貨能力。西昌鋼釩也陸續完成了深沖鋼、碳素結構鋼和低合金高強鋼的工業試制。
產品開發
打通O5板冶煉和熱軋工藝
打電話、收發郵件,是研究院釩鈦鋼研究所所長常軍每天必做的工作,這是他聯系所里職工的主要途徑。常軍說,所里一部分人員立足現場,常駐西昌鋼釩;一部分人出差,東西南北奔波,平時想把大家湊齊開個會,都很難。
一套人馬,多套業務,正是釩鈦鋼研究所科研人員的現狀。汽車板研發團隊的成員,每周輪流到西昌鋼釩值班,沒有周末,沒有節假日。
“家電與汽車應用鋼”研究室高級工程師張功庭,孩子僅3個月大,常常要哄完孩子再加班寫分析材料。“為獲得現場第一手數據,很多研發人員深更半夜都守在現場。”研究院科研管理部部長助理左軍感慨地說。
西昌鋼釩處于1500m高海拔地區,而國內同行工廠基本處在海拔200m以下。海拔高,對脫碳極為不利。研究院釩鈦鋼研究所曾建華教授與他的團隊,經過數次攻關,初步形成了汽車板鑄坯質量評級標準和熱軋卷表面質量控制技術。釩鈦鋼研究所李俊洪博士跳出常規思維,解決了熱軋工序“邊部翹皮缺陷”這一行業難題……
2014年至今,研究院、西昌鋼釩、鞍鋼股份協同作戰,完成了鍍鋅用低合金高強鋼、高強IF鋼、烘烤硬化鋼、雙相鋼的全流程試制試驗,基本打通了汽車板主要深沖和高強品種的工藝流程。在4次全流程拉練的基礎上,完成了兩輪汽車面板模擬生產試驗,生產出了合格的汽車面板產品,O5板的冶煉和熱軋工藝基本打通。同時,具備開展汽車板零部件EVI工作及部分模具EVI工作能力。
任重道遠
致力高強、高端汽車用鋼研發
“現在生產550MPa以下的汽車板完全沒問題,但超高強度鋼的研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家電與汽車應用鋼”研究室主任鄭之旺教授說,只有當研發、現場和市場相結合,才能形成強大合力。這位同時掌握英語、日語、德語,為人低調謙遜的專家,一再表示他沒有做什么貢獻,保障能力主要在現場。
事實上,在西昌鋼釩建成投產的短短3年時間里,攀鋼汽車用鋼產品涵蓋高檔汽車面板、高品質汽車結構用鋼等領域,實現了汽車用鋼產品研、產、銷全流程優化,為東風股份等用戶批量供貨。這一切都離不開西昌鋼釩干部職工的齊心協力,離不開鄭之旺和他的團隊。正是在他的思路下,研發人員建成了具有攀鋼特色的汽車板體系。
“軟鋼系列生產很成功,用戶反響也很好。研發人員、國貿公司營銷人員對現場支持很大。”西昌鋼釩冷軋廠首席工程師周三保說,下一步,西昌鋼釩將與研究院協同配合,在穩定780MPa、980MPa等超強鋼系列產品性能上下功夫。
780、980不是一個冷冰冰的參數概念。業內人士分析,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量大幅增長,其輕量化、節能化、環?;囊螅瑢⑹刮磥砥囆袠I所需的高端面板中高強、超高強用鋼占比增多。目前,國內仍有400萬噸至500萬噸的缺口需要進口。
國產汽車用鋼如何填補這一缺口?各大鋼企都在努力,攀鋼正在以后來者之勢,迎頭趕上。
“家電與汽車應用鋼”研究室工程師王礞告訴記者,為穩定產品質量,研發人員和冷軋廠技術人員放棄休息日和節假日,跟蹤試驗生產、取樣分析、優化工藝,破解了碳素結構鋼P280VK不能滿足用戶需求等技術難題,雙相鋼390DP開發也在火熱進行中;順利通過了東風商用車公司、中鐵鐵路產品認證中心等一系列認證;為東風日產、東風商用車等用戶批量供貨,正在積極推進與華晨鑫源、重慶力帆等高級別用戶合作……
“攀鋼汽車用鋼研發任重道遠,研產銷一體化聯合攻關,是一條很好的路徑。”常軍說,下一步,釩鈦鋼研究所將從市場推進策略、產品開發與合作、客戶EVI服務等方面加大汽車用鋼研發力度,以不斷領先的科研技術助力攀鋼“征戰”汽車用鋼市場。(攀鋼日報首席記者胡毅)
科技興則攀鋼興
面對鋼鐵產能嚴重過剩、物流成本高等嚴峻形勢,攀鋼將“科技強企”擺在了戰略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現實,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科技創新要求。
如何推進高爐渣提鈦產業化?如何生產出西南第一、國內一流的汽車板?如何打造世界頂級鋼軌品牌?這些,都是對攀鋼科技創新提出的嶄新課題。
值得欣慰的是,我們已經走在了科技創新的路上,眾多科技成果正在轉化為攀鋼的核心競爭力。
西昌鋼釩在建成投產的短短3年時間里,汽車用鋼產品涵蓋高檔汽車面板、高品質汽車結構用鋼等領域,具備了為東風股份等用戶批量供貨的能力;攀鋼鋼軌成為世界頂級鋼軌制造商,鋼軌產量居全球第一;高爐渣提鈦工藝已基本打通,一旦形成規?;?,再與海綿鈦、氯化法鈦白實現技術嫁接,實現從低品位鈦資源到高端鈦產業的技術跨越,將為攀鋼增添新的競爭優勢。
然而,科技強企永遠在路上。攀鋼扭虧脫困轉型發展,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仍需要我們不停地邁出科技創新的腳步,以不畏艱難的探索精神,想別人不敢想、做別人不敢做的事,這也是科技創新的使命所在。
惟有如此,我們才能破除發展中的瓶頸,引領攀鋼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