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多家上市鋼企三季報顯示,鋼企除了要承受因供需矛盾、產能過剩帶來的市場壓力,第三季度人民幣急速貶值帶來的匯兌損失,更令大中型鋼企雪上加霜。
鋼鐵業前三季巨虧281億 虧損成常態
中鋼協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大中型鋼鐵企業虧損281.22億元,而鋼鐵主營業務虧損552.71億元;虧損企業49家,占統計會員企業戶數的48.51%,虧損企業虧損額450.42億元,同比增長352.85%。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截至目前,35家上市鋼企中已有23家披露三季報,其中酒鋼宏興前三季度虧損35.42億元,馬鋼股份虧損25.8億元,暫列虧損排名前兩名。除了這兩家,韶鋼松山、柳鋼股份、太鋼不銹、首鋼股份、三鋼閩光、杭鋼股份、前三季度虧損幅度均超4億元。
鋼鐵業虧損的主要原因在于供需失衡。中鋼協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全國粗鋼產量6.1億噸,同比下降2.14%,但產量的下降仍難抵消需求的下滑。由此,從上游鐵礦石、焦炭到下游鋼鐵,鋼鐵產業鏈各環節產品價格今年均出現大幅下滑。
寶鋼股份總經理戴志浩10月29日在網上業績說明會上指出,今年1-9月,鐵礦石價格均價較去年下降45美元/噸,焦煤價格下降200元/噸左右,礦煤原料成本降幅在700-800元/噸左右,但同期熱軋和冷軋的市場價格下跌幅度均超過1000元/噸,即產品價格跌幅大于成本降幅。“由于市場需求疲弱,預計4季度礦石和鋼材價格將繼續下探。”他表示。
“個人認為,2015年以及后面的1-2年將是中國鋼鐵行業最為低迷的時期,之后隨著鋼鐵行業的初步調整,會逐步的走出最低谷,但是,即使這樣,成本性經營(盈虧平衡點附近運營)將是未來較長時期的行業常態。”戴志浩表示,鋼鐵行業已經進入寒冬,鋼鐵業成本經營甚至虧損經營的狀況在短期內難以改變。
匯兌損失拖累業績 鋼企調整融資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市鋼企中,寶鋼股份的盈利一度排名第一,今年也不例外。寶鋼股份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21.9億元,同比下降14.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2.54億元,同比下降55%。
對于此次利潤的下滑,寶鋼股份解釋稱,主要是因為第三季度人民幣斷崖式貶值這一“黑天鵝”事件。2015年8月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制改革,9月末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較上年末貶值達3.9%。
“公司三季度受人民幣突然貶值確認、重估匯兌損失及鋼鐵市場持續低迷影響,凈利潤為虧損9.2億元。”戴志浩表示。據悉,此次是寶鋼股份2012年第四季度以來再一次出現季度性虧損,而當時的季度虧損主要是受資產減值影響。
過去,“增加海外融資”一度是大中型鋼企降低成本的一大手段。但此次人民幣的斷崖式貶值,使得多家鋼企“受傷”。
日前,另一大鋼企武鋼股份發布預虧公告稱,預計2015年前三季度經營業績將出現虧損,虧損幅度為9億元至11億元。而其虧損的兩大主因之一就是“下半年央行[微博]改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使得人民幣短期內急速貶值,公司確認的匯兌損失大幅增加”。
寶鋼股份財務總監朱可炳指出,對于匯率問題,在年初公司有過策略和預案。“當時我們按照人民幣歷史最大貶值幅度3.55%進行了測算,在敞口方式下公司最大損失為13億元,在年初進行債務切換,公司需要支付的人民幣和外幣融資利差成本為13億元,支付中間價與即期價之間的匯差成本為5.6億元。若在當時進行遠期購匯鎖定,公司需要支付的成本為15億元,考慮在人民幣匯率是有管理的匯率機制,公司選擇了進行敞口操作,并且按照市場交易流動性進行了測算,一旦發生貶值,公司可在一周內完成債務切換工作,并做好操作預案。”
但是匯率大幅急速貶值,迅速達到了寶鋼股份上述操作預案的“熔斷點”。對此,朱可炳直言,“兩天之內的急速貶值,使得我們被動接受了此前預期的結果”,“在本輪匯改第二天,人民幣匯率即一舉突破了公司預設的:外匯融資匯率+利率成本不高于人民幣融資的匯率敲出點”。
朱可炳表示,公司在匯改當周即完成了絕大部分外匯匯率敞口的封閉,完成了大部分外幣融資的切換。目前公司只留有長期美元債和歐元債的敞口,鑒于人民幣融資利率處于下行通道,人民幣融資與外幣融資的利差降低,考慮利率+匯率的綜合因素,公司未來將采用以人民幣融資為主的融資策略。
此前10月23日,寶鋼股份宣布完成2015年第一期中期票據發行,該期中票發行額為20億元人民幣,期限為3年;同天,寶鋼股份還宣布完成了2015年第一期短期融資券的發行,該期短融券規模為100億元人民幣,期限為36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