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污治霾,沒有地域限制。據韓聯社報道,韓國環境部和韓國環境產業技術院發布消息稱,浦項制鐵-愛希諦(POSCOICT)、凱希環保(KCCottrell)、J-ETECH等三家企業將于15日在山東濟南分別同濰坊特鋼集團、泰山鋼鐵、閩源鋼鐵簽訂減排微塵合作項目協議,項目總額達15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8282萬元)。
這是中韓兩國政府為減排微塵、改善空氣質量開展合作的首個案例。
根據2014年7月韓中元首會談達成協議,為實現2015年雙邊貿易額3000億美元的目標,雙方要在新能源、電子通信、智能制造、環境、高新技術、綠色低碳等戰略新興產業培育新的合作增長點,擴大金融、投資、地方合作。此后,中韓兩國政府一直在推進將韓國防治空氣污染技術應用于中國鋼鐵行業。
報道稱,凱希環保(KCCottrell)將與濰坊特鋼集團簽署關于減排燒結機灰塵的合同,合同金額達137億韓元。浦項制鐵-愛希諦和J-ETECH則分別與泰山鋼鐵、閩源鋼鐵簽署關于檢驗的小型設備的合同,合同金額達13億韓元。
鋼鐵生產在其熱加工過程中消耗大量的燃料和礦石,同時排放大量的空氣污染物鋼,包括二氧化硫(SO2)等。
近年來,隨著韓國民眾對空氣質量越來越關注,韓國大氣研究部門和媒體經常將責任推向中國。雖然并沒有確切數據,韓國媒體在報道霧霾污染時,最常用的形容詞是“來自中國的”。甚至連美國加州也聲稱受到中國污染“威脅”——一份三國科學家于去年聯手發布的研究報告稱,大量來自中國的污染物飄過大平洋上空來到美國,造成美國西部的空氣質量遠不如東部。
在剛剛過去的周末,巴黎氣候協定在歷經艱難的談判后終于達成。中國將繼續兌現2020年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目標,并努力爭取盡早達到峰值。
中國治污減排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韓國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機。韓聯社報道稱,在此次合作的基礎上,韓國環境部計劃明年將業務地區擴大到陜西和山西,將業務領域延伸到煤炭火力發電、焚燒發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