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省環保部門提供的數據,2015年,全省空氣質量標準達標天數為89.7%,同比保持不變。但哈爾濱、七臺河、牡丹江、鶴崗等局部地區大氣環境問題依然突出。尤其是哈爾濱入冬后重污染天氣頻現,大慶、綏化等城市多次出現重污染天氣。據省環保廳在全省開展的大氣污染物源解析,燃煤粉煙粉塵、秸稈焚燒、揮發性有機物、城市揚塵是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并隨著季節變化呈現不同的影響,其中燃煤是造成大氣污染的重要因素。據初步測算,全省PM2.5中,燃煤來源占25~41%,機動車尾氣來源占20~25%,秸稈焚燒、揮發性有機物及其他排放來源占20~30%,揚塵來源占3~11%。在哈爾濱PM2.5中,燃煤占據了36%,機動車尾氣占18%,工業源分擔率為16.3%。
東北冬季一直燒煤、農民秋冬季節依舊燒秸稈,為啥這兩年出現霧霾天?對此省環保廳總工程師叢麗解答說,住房面積的大量增加,導致煤炭消費量猛增,2005年我省煤炭用量8560萬噸,2014年增加到1.36億噸,十年增加了近60%。燃煤用量激增加速了空氣環境惡化,加之前些年,煤炭市場價格下跌,我省出產的優質煤因為價格居高被低質煤搶占市場。由于低質煤發熱量較低,在產生同樣熱能的情況下,每天使用量相對增加,從而污染排放總量相應增加30%。
省工信委副主任陳杰說,我省將用兩年時間,把哈爾濱、綏化等地區使用的1700萬噸低質煤完全替換。2016年供暖季前,全省煤炭運距超過600公里的供熱企業、萬噸耗能工業企業的低質煤鍋爐全面改造,改燒符合質量標準的煤炭。2017年供暖季前,全省超過600公里運距、使用低質煤的鍋爐全部改造為使用符合質量標準煤炭的鍋爐。
針對企業擔心的龍江優質煤能否保證供應問題,省工信委運行處處長王冰解釋說,2015年全省煤炭產量約6700萬噸,產能利用率不足65%,只要釋放產能、新開礦井、調整客戶結構,我省完全具備長期、穩定優質煤供應保障能力。據悉,全省各級工信部門將會同環保、質監、煤管等部門組成聯合執法檢查組,依法查處拒不履行低質燃煤鍋爐改造責任,持續違規使用低質煤,超標排放等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