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在一條長僅180米的生產線上,省卻了重復穿帶各個軋鋼機架的操作,上千度的滾燙鋼水直接通過一臺連鑄連軋機生產出了熱軋鋼卷。這是日鋼公司ESP生產車間,其獨家引進的全球最先進的ESP無頭軋制技術裝備,是國內第一條,國際第二條ESP生產線,產品廣泛應用于食品包裝、汽車板、集裝箱板等。
“ESP生產線可以生產國際一流的0.8mm超薄熱軋鋼卷,填補國內空白。”日照鋼鐵集團綜合部副主任徐鵬介紹說,ESP全稱“無頭帶鋼生產線”,采用連續生產工藝,從鋼水到成品的整條生產線可減少2-3座加熱爐或克雷英納爐。同時,由于無需對帶鋼頭和尾端進行剪切,成材率高達98%以上。除此之外,生產線還能生產各種等級的碳鋼、高強度低合金鋼(HSLA)和雙相鋼,產品可代替部分冷軋產品,直接進行酸洗和鍍鋅。
目前,日鋼公司投資63億元,已建設3條ESP生產線,其中2條年產150萬噸ESP生產線已試生產,另1條年產100萬噸ESP生產線正進行廠房主體施工和設備安裝。3條生產線投產后,預計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32億元。
寶華新材料是日照鋼鐵調整產業結構、拉長產業鏈的新投資方向。利用日鋼ESP生產線生產出的產品作為原材料,通過酸洗、平整等方式,可生產出國內稀缺的0.15至0.6毫米的極薄板。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65億元,利稅3億元。
面對利潤走低、環境成本逐年上升的現狀,在深層次挖掘調整轉型上,日照鋼鐵“加減法一起做”,一方面轉向生產高附加值產品,一方面加快減量調整,淘汰壓縮低端低效產能,實現產能的整合與優化。《嵐山區2016年重點項目建設線項目計劃表》中明確,2016年,日照鋼鐵將投資25億元,淘汰落后小型煉鐵高爐,建設2座3200立方米規模煉鐵高爐,可年產生鐵492.8萬噸。數據統計,2015年以來,日照鋼鐵已斥資260億元進行了自我革新。
緊抓“內涵挖潛、降本增效”的生產經營主線,日照鋼鐵還于2014年全面啟動了日照港嵐山港區北作業區一期工程的建設。這個設計年通過能力550萬噸、估算總投資19.4億元的作業區,計劃建設2萬噸級、4萬噸級、5萬噸級通用泊位各一個,距離日照鋼鐵僅一路之隔。建成后,鐵礦石等原料將依然通過礦石皮帶機從嵐山港區運輸,而日鋼生產出的產品則由此對外運輸,有效緩解嵐山港區通過能力不足壓力,大大降低鋼鐵產業生產及物流成本,對提高日照鋼鐵衍生產品附加值和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整個工程計劃2016年年底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