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鋼鐵主業創效能力,持續降低成本仍然是主旋律。今年,鞍鋼股份煉焦總廠以鞍鋼集團一屆三次職代會精神為指引,用超常規思維謀劃未來,明確以安全生產為基礎、以降本增效為重點的發展思路,迎難而上,真抓實干,確保完成全年生產經營任務。
鞍鋼集團一屆三次職代會召開之后,該廠迅速組織傳達落實職代會精神,通過會議、簡報等多種形式,層層傳遞,在第一時間把會議精神傳達給每名職工。同時,該廠還先后召開了20余次由廠領導親自組織、各部室各專業相關負責人參加的專項工作會,逐一分解落實股份公司下達的生產經營目標,研究制定降本舉措,確保集團公司職代會精神落地生根。
作為一家焦化企業,該廠既承擔著為鋼鐵冶煉提供高質低價焦炭的重任,又承擔著不可忽視的安全生產重任。因此,在發展定位上,他們明確了繼續以安全生產為基礎,以降本增效為重點的發展思路,以超常規思維,做好新一年的安全防火環保、產量質量、成本能耗等方面工作。
安全是最大的效益,是發展的前提。面對崗位人員減少、勞動強度增加、降本壓力增大等新的挑戰,該廠將持續深化安全管理,努力做到“底線不丟、紅線不越、高壓線不碰”,通過加強管理者安全履職、完善安全管理體系、提高管理者安全能力等措施,將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實處,確保實現安全防火事故為零的目標。
隨著新《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的實施,該廠將主動增加環保技術投入,簽訂責任狀,推進環保設施達標提效改造,加強環保缺陷排查整改,加大環保監管、考核、治理力度,實現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降低噸焦成本是該廠貫穿全年的中心工作,他們將采取“抓兩頭、控中間、促創新”的降本模式,以強化來煤控制和提升干熄焦成品率的“兩頭”管控為舉措,以推進單焦爐核算的“中間”管控為手段,以發揮科技創新優勢為平臺,不遺余力地做好降本增效工作,為鞍鋼降低冶煉成本、提升鋼鐵主業競爭力提供支撐。
向管理要效益。該廠將依據股份公司考核指標倒推目標成本,優化配煤結構,降低全焦耗洗煤定額,降低配煤成本。加強降本增效措施落實,強化生產過程管控,提升干熄焦的成品率,確保為鐵廠提供優質焦炭,為化工事業部提供優質煤氣。在生產中,深挖降耗潛力,以非常規手段控制各項費用,降低噸焦成本。
向單焦爐核算要效益。推進單焦爐成本核算,把成本指標分解到班組、崗位,完成情況與管理者績效掛鉤。該廠將每月組織作業區內部對標,查找差距不足,制定整改措施,落實降本增效措施,推動降本增效目標實現。
向科技創新要效益。運行科技創新責任體系,建立QC小組與李晏家創新工作室的定期交流制度,推進科研項目研發及科技創新活動開展。圍繞《鞍鋼經濟配煤煉焦技術與應用》的集團公司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加快7米焦爐設備功能優化控制,加快翻車機系統自動化等項目的實施,實現通過科技創新、升級改造降成本。
鞍鋼集團一屆三次職代會召開之后,該廠迅速組織傳達落實職代會精神,通過會議、簡報等多種形式,層層傳遞,在第一時間把會議精神傳達給每名職工。同時,該廠還先后召開了20余次由廠領導親自組織、各部室各專業相關負責人參加的專項工作會,逐一分解落實股份公司下達的生產經營目標,研究制定降本舉措,確保集團公司職代會精神落地生根。
作為一家焦化企業,該廠既承擔著為鋼鐵冶煉提供高質低價焦炭的重任,又承擔著不可忽視的安全生產重任。因此,在發展定位上,他們明確了繼續以安全生產為基礎,以降本增效為重點的發展思路,以超常規思維,做好新一年的安全防火環保、產量質量、成本能耗等方面工作。
安全是最大的效益,是發展的前提。面對崗位人員減少、勞動強度增加、降本壓力增大等新的挑戰,該廠將持續深化安全管理,努力做到“底線不丟、紅線不越、高壓線不碰”,通過加強管理者安全履職、完善安全管理體系、提高管理者安全能力等措施,將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實處,確保實現安全防火事故為零的目標。
隨著新《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的實施,該廠將主動增加環保技術投入,簽訂責任狀,推進環保設施達標提效改造,加強環保缺陷排查整改,加大環保監管、考核、治理力度,實現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降低噸焦成本是該廠貫穿全年的中心工作,他們將采取“抓兩頭、控中間、促創新”的降本模式,以強化來煤控制和提升干熄焦成品率的“兩頭”管控為舉措,以推進單焦爐核算的“中間”管控為手段,以發揮科技創新優勢為平臺,不遺余力地做好降本增效工作,為鞍鋼降低冶煉成本、提升鋼鐵主業競爭力提供支撐。
向管理要效益。該廠將依據股份公司考核指標倒推目標成本,優化配煤結構,降低全焦耗洗煤定額,降低配煤成本。加強降本增效措施落實,強化生產過程管控,提升干熄焦的成品率,確保為鐵廠提供優質焦炭,為化工事業部提供優質煤氣。在生產中,深挖降耗潛力,以非常規手段控制各項費用,降低噸焦成本。
向單焦爐核算要效益。推進單焦爐成本核算,把成本指標分解到班組、崗位,完成情況與管理者績效掛鉤。該廠將每月組織作業區內部對標,查找差距不足,制定整改措施,落實降本增效措施,推動降本增效目標實現。
向科技創新要效益。運行科技創新責任體系,建立QC小組與李晏家創新工作室的定期交流制度,推進科研項目研發及科技創新活動開展。圍繞《鞍鋼經濟配煤煉焦技術與應用》的集團公司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加快7米焦爐設備功能優化控制,加快翻車機系統自動化等項目的實施,實現通過科技創新、升級改造降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