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認為,對于已經深陷虧損的兗州煤業來說,繼續大規模海外擴張并非明智之舉
對于目前的兗州煤業來說,可謂機遇和挑戰并存。
昨日,澳大利亞國庫部長喬·霍基表示,決定解除中國兗州煤業對兗煤澳大利亞公司的持股比例限制。
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有利于兗州煤業在澳大利亞的繼續擴張。
但不容忽視的是,兗州煤業由于2007年以來收購的所有澳大利亞煤礦資產都開始對其造成負面影響,激進擴張后其背上了沉重的負擔。由于高額的匯兌損失,兗州煤業在今年三季度成為煤炭行業的“虧損王”。
因此,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澳大利亞和國內的煤炭市場都處在煤價下跌等低迷期,對于已經深陷虧損的兗州煤業來說,繼續大規模海外擴張并非明智之舉。
解除兗煤投資限制
澳大利亞國庫部長喬·霍基12月11日發表聲明稱,決定解除中國兗州煤業對兗煤澳大利亞公司的持股比例限制。
早在2009年,澳大利亞政府要求兗州煤業在2013年12月底之前將其對兗煤澳大利亞公司的持股比例從100%降低至70%,將其擁有的兗煤澳大利亞公司前身費利克斯資源煤礦的股權減至50%以下,并在2014年12月31日之前將其在Syntech資源公司和Premier煤礦公司的股權減至70%以下。
昨日,霍基在聲明中還表示,目前經濟條件發生了變化,澳大利亞煤礦遭遇需求增長緩慢、煤價下跌、煤礦關閉等嚴峻挑戰。因此,他批準了兗州煤業提出的取消持股比例限制的申請。
霍基表示,澳大利亞政府對外國投資的審查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只要不有害于澳國家利益,澳政府原則上不反對外國公司100%持股澳大利亞公司。澳政府對兗州煤業今后可能的提議敞開大門。
截至目前,兗州煤業持有兗煤澳大利亞公司78%的股份。該公司在澳運營10處煤礦,分布于昆士蘭州、新南威爾士州以及西澳州,是澳大利亞公開上市的最大煤礦公司之一。
昨日晚間,兗州煤業就此事發布公告稱,2013年12月11日,澳大利亞聯邦財政部批準移除兗煤澳大利亞公司與格羅斯特公司合并交易時,曾做出的有關股權減持條件。
兗州煤業表示,公司對澳大利亞聯邦財政部做出的決定表示歡迎。將繼續支持兗煤澳大利亞公司在澳大利亞的持續運營,根據兗煤澳大利亞公司需要,依據商業化原則向其提供資金支持;在市場環境允許且能獲得所需審批的前提下,支持兗煤澳大利亞公司有關項目擴建計劃。
有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述政策的變化或將加速兗煤澳大利亞的私有化。澳大利亞煤炭市場環境惡化,這對兗州煤業來說,既是機遇更是挑戰。
兗州煤業董秘張寶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只要是符合公司和股東利益最大化的投資,公司都會去做。煤炭市場環境差,該關停就關停,公司在澳大利亞已經關停了兩個煤礦。市場不太好已成事實,公司還是會按照原有計劃來慢慢推進。
煤炭市場低迷
盡管去澳大利亞投資的外部環境有所改善,但兗州煤業仍有不得不面對現實。
根據兗州煤業三季報,1月-9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14.55億元,同比下降1.56%;凈利潤虧損5.89億元,同比下降112.41%;每股收益虧損0.12元,同比下降112.5%。
不得不提的是,上半年兗州煤業巨虧24億元,三季度再次成為煤炭行業的“虧損王”。其中,兗州煤業三季度的匯兌損失高達20.3億元。
而三季度業績表現超出市場預期的主要原因是較2013年中期,澳元升值使公司匯兌損失減少10.79億元。
上半年,兗州煤業的匯兌損失高達32.6億元,進而使上半年凈利潤減少17.9億元。
不難發現,對于兗州煤業來說,匯兌損益正在成為左右公司業績的主要因素。
而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亞上述政策的改變,與其目前低迷的煤炭市場環境不無關系。
有國際大型投資銀行發布的研究報告稱,近年來,受澳大利亞資源稅高企、人力成本上升及運輸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響,力拓集團旗下的澳大利亞煤礦生產成本急劇攀升,7年來增長了4倍之多。
而兗州煤業也難逃此厄運,同樣面臨著成本驟增,煤價下跌的困境。
兗州煤業董秘張寶才曾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如果煤價繼續降,兗煤澳公司會虧得更多。這跟國內煤礦的情況一樣,價格不可控,只能通過降低成本來減少虧損。目前,公司通過各種方法降低成本,比澳大利亞其他的煤炭公司虧損要少。
高華證券分析師韓華表示,預計兗州煤業2007年以來收購的所有澳大利亞煤礦資產都將開始對其回報和杠桿造成負面影響,因為煤價正處于結構性下行周期,大部分澳大利亞業務的成本高于當前煤價。
因此,在當前背景下,兗州煤業是否會在上述投資限制取消后,加速在澳大利亞的投資?
齊魯證券分析師認為,經過幾年激進的擴張策略之后,公司因此背上沉重的負擔,特別是高危介入的一些煤礦資產在景氣下滑過程中可能無法產生預期的利潤,這是公司利潤存在隱憂的重要原因。
也正由于此,有煤炭行業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澳大利亞和國內的煤炭市場環境都不容樂觀,對于已經深陷虧損的兗州煤業來說,繼續大規模海外擴張或非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