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蘇沙鋼集團淮鋼特鋼公司2015年申報的管理創新成果《鋼鐵企業基于提升節能改造效率的合同能源管理》,經過層層推薦、初審、專家組現場審核綜合評定,獲得江蘇省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二等獎。該創新成果每年為淮鋼增加節能效益7400多萬元。
淮鋼現有的短流程煉鋼生產線是1995年投入運行的,已經20年了,隨著節能技術的不斷提高,其中有很多設備(如水泵等)已經進入高耗能的范圍,需要進行技術改造。如果由淮鋼自行改造,存在一些難度。在技術方面,由于淮鋼不是專業的能源高效利用技術研究開發企業,依靠自身力量難以完成系統改造任務,即使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不一定達到預期的改造效果;在資金方面,技術改造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由于近年來鋼鐵行業形勢不斷惡化,利潤空間不斷縮小,淮鋼很難籌措大量的資金進行較大項目的節能技術改造。但是不進行改造,只能看著效益流失,成本增加,削弱市場競爭能力,直接影響淮鋼的生存和發展。
為盡快擺脫目前這種困境,淮鋼廣泛收集市場信息,對目前的經濟政策及形勢進行研究分析,發現了合同能源管理這種合作形式,即節能改造均由節能公司投資,改造后所產生的效益由淮鋼與節能公司分成,節能公司分成比例逐年減少,直到效益都歸淮鋼所有。
面對各種耗能設備,淮鋼找準節能減排的薄弱環節,確定“水泵節電改造”、“燒結余熱發電增量改造”、“利用‘黑體’材料提高加熱爐效率”、“高爐風機脫濕技術改造”、“軋鋼加熱爐余熱利用”等14個節能減排技改項目,并從中篩選“水泵節電改造”、“燒結余熱發電增量改造”、“電機系統節能改造”三個項目作為首批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項目。通過合同能源管理的應用,三個改造項目取得明顯經濟效益,每年可為淮鋼帶來7400多萬元的經濟效益。而且共計改造節能水泵107臺,高、低壓電機56臺,燒結機余熱發電系統兩套。
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淮鋼每年減少外購電量1.94億千瓦時,年節約標準煤67900噸,如按節電1千瓦時、相應減少粉塵排放0.272千克、二氧化碳排放0.976千克計算,三個項目每年累計減少粉塵排放52768噸、二氧化碳排放189433噸,促進了區域環境改善,取得了良好環境效益,對提升鋼鐵企業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具有很好的示范性。
淮鋼現有的短流程煉鋼生產線是1995年投入運行的,已經20年了,隨著節能技術的不斷提高,其中有很多設備(如水泵等)已經進入高耗能的范圍,需要進行技術改造。如果由淮鋼自行改造,存在一些難度。在技術方面,由于淮鋼不是專業的能源高效利用技術研究開發企業,依靠自身力量難以完成系統改造任務,即使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不一定達到預期的改造效果;在資金方面,技術改造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由于近年來鋼鐵行業形勢不斷惡化,利潤空間不斷縮小,淮鋼很難籌措大量的資金進行較大項目的節能技術改造。但是不進行改造,只能看著效益流失,成本增加,削弱市場競爭能力,直接影響淮鋼的生存和發展。
為盡快擺脫目前這種困境,淮鋼廣泛收集市場信息,對目前的經濟政策及形勢進行研究分析,發現了合同能源管理這種合作形式,即節能改造均由節能公司投資,改造后所產生的效益由淮鋼與節能公司分成,節能公司分成比例逐年減少,直到效益都歸淮鋼所有。
面對各種耗能設備,淮鋼找準節能減排的薄弱環節,確定“水泵節電改造”、“燒結余熱發電增量改造”、“利用‘黑體’材料提高加熱爐效率”、“高爐風機脫濕技術改造”、“軋鋼加熱爐余熱利用”等14個節能減排技改項目,并從中篩選“水泵節電改造”、“燒結余熱發電增量改造”、“電機系統節能改造”三個項目作為首批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項目。通過合同能源管理的應用,三個改造項目取得明顯經濟效益,每年可為淮鋼帶來7400多萬元的經濟效益。而且共計改造節能水泵107臺,高、低壓電機56臺,燒結機余熱發電系統兩套。
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淮鋼每年減少外購電量1.94億千瓦時,年節約標準煤67900噸,如按節電1千瓦時、相應減少粉塵排放0.272千克、二氧化碳排放0.976千克計算,三個項目每年累計減少粉塵排放52768噸、二氧化碳排放189433噸,促進了區域環境改善,取得了良好環境效益,對提升鋼鐵企業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具有很好的示范性。